1. 首页 > 比赛信息

外国人评价cba联赛-美国人看cba

中国人自己的CBA篮球联赛成了外援的表演主场?

外国人评价cba联赛-美国人看cba

作为男篮球迷来说,这的确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大量的进攻机会被外援掌控,国内球员很难成为顶尖的得分手。

不过我们仔细看看数据,可以发现在比较糟糕的现状的同时,情况也在不断的好转和改善。

1、战绩越好的球队越依靠国内球员的表现。仅靠外援可以带来个人得分,但是改变不了球队的整体进攻,也没有办法带来胜利。

我们那份数据旁边加上一个本赛季至今的联赛排名,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外援得分占比最高的几只球队基本都在排名的下半区,而且这些球队的场均得分也并不高。排名最靠前的几只球队外援的依赖度更低,更多的是依靠本土球员。

2、CBA整体对于外援的得分依赖度在下降,而这种依赖度的下降并未牺牲球队的战绩

我们看一下CBA2017-2018赛季上半程的数据,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发现大部分球队的外援得分占比都在下降,尤其是联赛排名靠前的几只球队。排名前五的球队该项数据都是下降的,广东、辽宁均下降了4+百分点,广厦更是下降了8+百分点。从CBA联赛整体来看,各球队的外援得分占比平均值从49.2%下降到45.6%。

3、国内球员中的顶尖得分手数量在增加,而且开始涌现一批一流的得分手。在逐渐将CBA变成“我们的联赛”

在丁彦雨航远赴美国之后,CBA本赛季本土球员得分上20的数量不降反增,上赛季仅有3人(丁彦雨航、易建联和王哲林)而本赛季达到4人(王哲林、易建联、郭艾伦和胡金秋),而且还有时德帅、阿布都、陈林坚三位场均得分18+的球员。

此外,在比赛中除了这几位之外,我们也会不断的发现其他球员爆发接管比赛的表现。比如辽宁吉林三加时姜伟泽的绝杀和韩德君的carry,赵睿对阵新疆的40分,程帅澎对阵新疆的39分,吴前的49+10等等。

因此,尽管因为各种原因国内CBA联赛目前外援还是占据非常主导的位置,但是国内球员正在打出越来越好的表现,希望球迷朋友们稍微多一点耐心,按照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CBA一定会变成“我们的联赛”的!

广电屏蔽缩略语是怎么回事

文章摘抄: 编者按近日,广电总局对央视下发通知,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能再使用“NBA”这个缩略词,得称为“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不仅是央视,还包括其他电视台;不仅是“NBA”,还包括“CBA”、“F1”、“GDP”、“WTO”、“CPI”等。广电总局此规定一出,立即引来各方热议,有网友调侃索性把CCTV-1台标改成中文“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再把字号往豪华处放大,场面应该很壮观。但也有不少网友对这一规定表示支持:“汉语里夹杂着英文,搞得汉语有些不伦不类,这样的习惯该改改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合广大网友的意见,记者采访了部分市民,通过整合归纳总结,组合成一个辩论赛形式的稿件。文中言辞如有偏颇,还望读者见谅。 辩题:(正方)应该屏蔽外语缩略词,(反方)不应该屏蔽外语缩略词 正方成员: 台州学院人文学院大二学生小陈(一辩) 椒江洪家中学李老师(二辩) 我市退休工人张先生(三辩) 台州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郑友霄(四辩) 反方成员: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宝嘉(一辩) 台州籍浙大研究生小唐(二辩) 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高万隆(三辩) 台州十九楼网友“风从哪里吹来”(四辩) 正方一辩 “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他说话里嵌的英文,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装点,尚可使用。”这是著名作家钱钟书在《围城》中对“汉语夹用英文”的强烈讽刺。这次,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禁止电视节目中出现“NBA”等外语和缩略词的规定。这对保护母语,保护民族文化无疑是一剂良药。 从更深的层次去讲,“屏蔽外语缩略词”,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中国文字有着悠久的灿烂历史,它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文化的命脉,它的一笔一画无不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但有人却盲目地认为,与世界接轨,就是要全盘学习西方文化,全面引进语言,更有甚者连我们的名山大川都要起个外国名字。对于这些头脑发热的崇洋媚外的人,我不知道他们血管里流的是什么血! 而在此前央视也对观众进行过调查,调查显示,有很大一部分观众并不知道“NBA”到底是什么,或者“NBA”对于他们来说仅限于篮球的概念,“CBA”、“F1”等同样是如此。这种规范行为不仅不会对观众的收看习惯产生影响,反而会帮助更多的观众理解认识这类赛事。所以我方的观点是屏蔽外语缩略词非常及时,很有必要。 反方一辩 既然不用“NBA”,那“CCTV”也是缩略词,先取消嘛!那些电视台这个“TV”、那个“TV”,都不要用了嘛!至于你们担心的“进来这么多外来词,汉语不像汉语了”、“汉语不纯洁了”,我要说的是,这就是现代汉语!汉语本来就不纯洁,它本身就是历史上的混合语。凡是强大的文明,都是多种文化交汇的文明。如果要想汉语纯洁,那就回到非洲原始部落。试问,一个多产的母亲,会纯洁吗? 阻挡外来词,就是阻挡东西方的文化交融、背离潮流。当今社会有很多“双语人”,他们同时懂得汉语和英语,在交流中遇到不好表述和翻译的外来词汇时,就直接使用外语缩略词,双方都懂,交流方便。这不是刻意,更不是崇洋,***也讲“WTO”嘛!另外,现在国际交流太频繁、太快速,大量外来词汇涌入,还来不及想好一个对应的汉语,一批新词又出现了。这就使外来缩略词直接进入汉语。 从词汇本身来说,缩略词也是阻挡不了的。两个以上的长词组成词组,自然就形成缩略词,这是语言本身调节的功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更广泛的前提下,有些外来词翻译过来冗长又不便于使用。外语缩略词,既明确,又经济。所以我方的观点是屏蔽外语缩略词违背了语言正常的发展规律,实属不应该。 正方二辩 正如央视某体育解说员所说的,“这是继杜绝‘港台腔’后又一大利好消息。人民的电视母语应该全覆盖,凭什么让外语占据宣传高地?”屏蔽外语缩略词,就是完完全全地让全中国的人听得懂,传媒受众更广泛,从而让“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中国男子篮球联赛”等体育赛事为全国人民耳熟能详。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话,“APEC的记者招待会后,我约了CCTV的朋友和一群MBA、MPA的研究生,讨论中国加入WTO后IT业前景,以及IT业对GDP的影响。”晕,短短一段话,只有三十几个汉字,竟有二十几个字母,试问,这还是纯洁的中文吗? 反方二辩 纯洁?笑话,汉语本身就不纯洁嘛,何来纯洁一说?连农村妇女都知道“B超”,难道非得把它说成“第二型超声波检查”?“MP3”非得说成“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有这个必要吗?这就像古代女人的裹脚布又长又臭,多此一举。 语言的本土化是不能靠“堵”来完成的,语言的使用是以方便人们使用为标准的,在汉语中适当地引用外语缩略词没什么不好,本土化与此并不矛盾,本土化需要一定程度的全球化,要使本国的一些东西包括语言不被外国的所“污染”,最终要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来说话。 正方三辩 请容我这个年逾七旬的老汉说几句,谢谢。现在看电视真不容易,特别是一些体育赛事,很多表述英文不是英文、中文不是中文,我是怎么也弄不明白,最气人的是还没有解释,电视台也不负责说明。像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英文字母没念过几个,哪看得懂?不过,这不代表我们就对中国及国外的体育文化不关注。电视就是播给全国观众看的,全国统一用中文名称岂不更好? 反方三辩 若想通过屏蔽缩略词,达到全国观众都熟知,效果恐怕不佳。应该怎么方便怎么说。缩略语,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美国等国都很常见,我去过很多个国家,虽然一开始会不习惯,但时间久了,使用缩略语在交流中会很方便。像“GDP”、“WTO”、“CPI”等词汇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东西,全世界都在用,中国老百姓也是非常熟悉,现在运用行政手段强制禁止,我觉得没必要,改了反而让人摸不着头脑。 正方四辩 别的不说,电视台是引导广大群众的语言阵地,电视节目必须进一步规范用语,主持人的口播以及记者的采访和字幕中,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而不是缩略词,这是弘扬、净化母语的一种方式。在汉语的表述中夹杂着英语,显得不伦不类,多数不被大众所了解,时间长了无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 据我所知,世界上有威望有实力的大国并不是这样,外语只供专业人士或有使用目的的人员学习。那些平时在汉语交流中经常夹带着英语的人多数并非精通英语,而一些语言大家在说话时决不夹带外语以炫耀,却能翻译出多种语言的著作。建议广大市民,还要实事求是、老老实实地对待母语、对待民族文化,这样才能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此外,如四川大学谢谦教授所言,“这样的举措在国外早已不是新鲜事,例如俄罗斯媒体,早已在电视台和报纸上全面禁止出现外语单词。”在俄罗斯,俄语对于每个公民来说都是最优雅、最纯净的语言。强烈的民族自尊也让他们拒绝在各类媒体上出现外语。这是捍卫民族语言纯洁、维护媒体用语统一的体现。 反方四辩 倘若是为了保护母语,目的与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不过如此做法的效果几乎为零。我并不是崇洋媚外,恰恰相反,我一直反对目前全国上下的英语热,将英语摆在过于重要的位置,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可是在全国上下“盲目”学英语的热潮之下,仅凭屏蔽电视转播之中的外文缩略词无异于螳臂当车,根本不可能起到任何作用。 如果是怕少量观众看不懂这类缩略词,从而进行屏蔽,那还真得感谢广电总局的细心与人文关怀,只不过这样的细心与关怀多少有画蛇添足之嫌。喜欢篮球的观众肯定都会知道“NBA”、“CBA”的意思,而对于那些压根不关注篮球的观众,就算将“NBA”改为“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他们照样还是不会关注。所以说屏蔽缩略词除了给电视台主持人增加些许转播工作量之外,没给广大电视观众带来哪怕一丝一毫的益处。如若真想奉献细心与关怀,还不如努力去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与减少恼人的广告时间。 记者说两句 文字规范自古就有,这没什么可说的,只是我们不禁要问,怎么能说改就改?“NBA”、“CBA”等外文缩略词以其方便、易记以及国际通用的特性,一直被媒体和青年人广泛采用,一下子全改了,显得有些唐突。再说,在这一通知下达之前也没有人知会大家这些词有“问题”。如果说语言是一种通用的工具性产品,天生就是从俗从民的,应该只有使用者才有发言权,也能为这种产品提出更实际的使用建议。不经讨论就推行不但会暴露政策的漏洞百出,还会给自己戴上不尊重大多数、违反语言发展规律的大帽子。政府出台政策对外来词汇的使用加以规范无可厚非,但是这样不经讨论、不计后果强制推行的做法却很值得商榷。 台州新闻广播工作人员 我们没异议,既然有这个政策,我们就应该严格按照政策执行,刚开始可能会不太习惯,毕竟用了这么久,不过以后慢慢会习惯的,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相关培训。

nba和cba的区别

积淀的时间不同、球员来源不同、经营手段和模式的不同、赛事规则的不同、赛制及球队的规模不同。

1、积淀的时间不同:CBA的第一个赛季是1995-1996年开始的,而NBA是1946年6月6日在纽约成立的。从时间上来看,CBA起步较晚,而NBA呢,经过多年的经营,篮球历史相当悠久,也被大部分人认为是全球上较为顶级的篮球竞赛赛事了,甚至被认为是世界篮球的最高水平。

2、球员来源不同:CBA为了保护本土球员和防止CBA联赛中全是外国人,有每支球队最多只能有两个外援的规定,因此CBA的中国本土气息更重一点,大部分的球员都是黄皮肤的中国人。而NBA,在章程里,并没有限定球队的人员一定要是美国人。无论球员来自哪里,只要球队愿意要你,你就可以和球队签约。一支球队的球员可以全部是外国人。但是CBA球员的篮球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跟NBA球员有很大的差距,也造成了我国的CBA联赛的观赏性确实是不如美国的NBA联赛。

3、经营手段和模式的不同:NBA各支球队的资金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广告资助、电视转播权、门票收入等等,因此NBA的每支球队都会积极地寻求发展,为赢取更大的利益,这就加强了各支球队之间的较量。而CBA球队主要是由集团或者个人持有,门票销售和集团广告是主要收入之一。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球队老板就不舍得花太多钱在球队上,造成各个球队之间实力差距巨大,两极分化严重。

4、赛事规则的不同:CBA联赛的规则和规格大多都是遵循国际篮联的,整个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15米,三分线为6.25米。而NBA的整个篮球场长是27.43米,宽为15.24米,三分线为6.7米。NBA的篮球场地较宽,长度比CBA少了将近半米,最大的不同就是三分线比CBA长了将近0.45米。在比赛规则上,比如个人限犯规次数,NBA为6次,CBA却为5次。NBA每次进攻时间为24秒,CBA为30秒。NBA暂停时间每次为1分40秒,CBA为1分钟。诸如此类的比赛规则,两个联赛也不是不太相同的。还有两个赛事,裁判的吹罚的尺度也是有一定差距的,NBA为了赛事的连贯性,有些哨不会吹,避免比赛老是中途被打断。

5、赛制及球队的规模不同:CBA球队数量共计20支,采用的是主客场赛制,分常规赛和季后赛两个阶段进行,总决赛阶段采用的是交叉淘汰制。NBA共有30支队伍,分东部联盟和西部联盟,每个联盟又被划分为3个赛区,各赛区由5支球队组成。NBA的赛程安排分为夏季联赛、季前赛、常规赛、季后赛和总决赛。常规赛采用主客场制,季后赛和总决赛采用七场四胜制的淘汰制。总决赛冠军从东西部冠军中产生。我国的CBA与美国的NBA都是一个国家最高规格的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是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简称(CBA),NBA是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简称(NBA)。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