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比赛信息

哈萨克vs苏格兰结果-哈萨克vs苏格兰结果怎么样

可可历史

哈萨克vs苏格兰结果-哈萨克vs苏格兰结果怎么样

可可岛上的珍宝在历史上是怎样记述的

苏格兰作家斯蒂文森的著名小说《金银岛》是以太平洋的可可岛为背景写的,该岛位于距哥斯达黎加海岸480千米的海中,曾是17世纪海盗的休息站。

海盗们将掠夺的财宝在此装装卸卸,埋埋藏藏,为这个无名小岛平添了神秘色彩。据说岛上至少埋有6处宝藏,其中,最吸引寻宝者的是秘鲁利马的宝藏。

自从1535年西班牙殖民头子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占领秘鲁直到1821年秘鲁独立,利马始终都是南美西班牙殖民地总督的驻地。当年,殖民军到处大肆印第安人,并从他们那里搜刮了大批金银饰物,聚敛到利马,然后定期装船运回西班牙。

所以,利马号称富甲南美洲。 1820年,当被称为“解放者”的秘鲁民族英雄玻利瓦尔所率领的革命军即将进攻利马时,利马的西班牙总督仓皇出逃。

他将多年搜刮的财宝,包括黄金烛台、金盘、真人般大小的圣母黄金铸像装上一艘“亲爱玛丽”号的帆船上逃走。不料,到了海上,船长汤普逊见财起意,杀死了西班牙总督。

为了安全起见,船长将财宝藏进了可可岛上的一个神秘的洞穴内。这主要是因为几个世纪以来,可可岛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有助于摆脱任何海上监控和追踪,成为南美洲海盗们一个颇有吸引力的避风港。

汤普逊将船上的主要财宝小心翼翼地埋藏在可可岛之后,毁掉了“亲爱玛丽”号帆船,与船员们分乘小艇去了中美洲。 他们谎称在海上遇到了无法抗拒的狂风暴雨,船触礁沉没了。

但是,尽管汤普逊大肆宣扬了很久,他的海盗行为还是被完全识破了。他的同伙们在酷刑下供出了实情,并受到了惩罚。

而在以后的日子里,汤普逊一直没有找到适当机会重返可可岛取走宝藏。1844年,汤普逊病人膏肓,也许为了摆脱良心上的谴责,在临死前他向自己的好友基廷透露了可可岛上的藏宝秘密,并且给了基廷一份平面图和有关藏宝位置的资料。

基廷按照汤普逊所说的,先后3次登上可可岛,带回了价值5亿多法郎的财宝。但是“亲爱玛丽”号船上的主要财宝却始终没能找到。

后来,基廷又将可可岛的秘密告诉了好友尼科拉?菲茨杰拉德海军下士。由于菲茨杰拉德太穷,就一直没有雇船去可可岛寻宝。

菲茨杰拉德临死前,将藏宝情况告诉了柯曾?豪上尉。 不过,柯曾?豪上尉也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成可可岛。

就这样,有关可可岛上藏宝的资料年复一年地遗赠着、传递着,后来还被盗窥过、交换出售过。神秘的宝藏诱惑着众多人前往可可岛,试图找到船长的藏宝。

也许太神秘,也许太虚假,也许太隐蔽,这些传说中的宝藏仍然不见天日,依旧使人着魔。 1927年,法国托尼?曼格尔船长得到了藏宝资料。

他带着得到的这些资料,曾于1927年和1929年两次去可可岛上寻找藏宝。托尼?曼格尔经过分析认为,汤普逊的那笔财宝就埋在希望海湾南边和石磨岛西北边的海下。

他在那里还确实找到了一个在落潮时近一个小时里可以进人的洞穴。 而在那个地方,水流特别急。

他在洞里寻宝的时候差点被淹死,拼命挣扎了半天总算回到了岸上。他以为“这是对藏宝寻找者的诅咒”,从此再也不敢去那里冒险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可可岛藏宝的资料越来越多,而且都自称是可靠材料。美国洛杉矶一个有钱的园艺家詹姆斯?福布斯拥有一份藏宝图。

他曾经带着现代化的先进器材5次去过可可岛,遗憾的是,最终一无所获。1978年,一件意料不到的事情使所有寻宝者目瞪口呆:哥斯达黎加 ***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理由,封闭了可可岛,严禁任何人挖掘。

然而这之中又隐藏了一个怎样的新秘密呢?当年利马城里的无价之宝究竟藏在哪里呢?它们会永远被埋葬吗?也许它们仍然沉睡在可可岛上某个神秘的角落。

咖啡的历史是怎样的

西方人都熟知咖啡有三百年的历史,然而在东方,咖啡在更久远前的年代已作为一种饮料在社会各阶层普及。

咖啡出现的最早且最确切的时间是公元前8世纪,但是早在荷马的作品(希腊诗人,生卒年有争论,一较权威说法是生于公元前744年---译者注)和许多古老的 *** 传奇里,就已记述了一种神奇的,色黑,味苦涩,且具有强烈 *** 力量的饮料。公元10世纪前后,阿维森纳(Avicenna,980-1037,古代 *** 世界最杰出的集大成者之一,是哲学家,医生,理论家等---译者注)在用咖啡当作药物治疗疾病。

还有一个源自15世纪的奇特故事,传说一个也门牧羊人看见一群山羊从一丛灌木上衔落色泽微红的浆果,很快这些山羊变得焦躁不安,兴奋不已,这个牧羊人把这件事报告给了一位修道士(在中东和西方古时修道士是掌握知识的上层阶级---译者注), 这位修道士将一些浆果煮熟,然后提炼出一种味苦,劲足的,能驱赶困倦和睡意的饮料。

可可岛宝藏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

可可岛位于中美洲哥斯达黎加太平洋沿岸以南600千米的海面上,面积只有24平 方千米,风景秀丽,是人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关于可可岛,有一个十分诱人的传说——岛上埋藏着大量的金银珠宝,事实上,这才是该岛闻名遐迩的根本原因。有关岛上神秘财宝的传说很多,说法虽不一致,但大同小异。

从1535年西班牙殖民头子弗朗西斯科?皮扎罗占领秘鲁开始,利马一直被作为南 美西班牙殖民地总督的驻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821年。当年,殖民军在南美肆无 忌惮地残杀印第安人,大量掠夺当地的金银财宝,并将其聚集在利马,然后定期用船只装运至西班牙。

当时有人说利马连大路都是由“金银铺砌而成”,这当然有夸张的成分, 但说利马富甲南美却一点不假。当科克伦勋爵在海上击溃了西班牙人的三诡战舰“埃斯梅拉达号”和其他几艘战舰后,圣马丁将军也很快兵临利马城下。

趁西班牙人大乱之 际,以威廉?汤普森为首的英国海盗洗劫了秘鲁太平洋港口城市卡亚俄,并且先于圣马 丁的船队,带着劫掠的大批金银珠宝逃离卡亚俄港。据史料记载,这批宝物价值连城, 共计24大箱,其中包括大量金币、金杯、一尊圣母玛利亚金像以及其他数不胜数的金银首饰和宝石。

汤普森船长在“玛丽?迪尔号”满载着乘客和贵重物品起航后,改变了主意,他没有将船开往西班牙港口城市加的斯,而是径直往北驶去。他在船员们的协助下,把船上 的乘客统统杀死并残酷地扔进了大海,从此“玛丽?迪尔号”成了一艘名副其实的海盗 船。

经过一番考虑后,汤普森决定往可可岛进发。汤普森的考虑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 几个世纪以来,可可岛与世隔绝,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他能够轻易地摆脱任何海上 监控和追踪,这对南美洲海盗们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

汤普森小心翼翼地将船上的 主要财宝埋藏在可可岛,然后将“玛丽?迪尔号”帆船毁掉,与船员们分乘小艇去了中 美洲。也许是为了摆脱良心上的谴责,汤普森在临死前,决定向一个人透露可可岛上的藏宝秘密,他选中了自己的好友基廷,并将一份平面图和关于藏宝位置的资料交给了他。

基廷曾3次登上可可岛,带回的财宝价值5亿多法郎,但他始终没能找到“玛 丽?迪尔号”船上的主要财宝。后来,基廷又向好友尼科拉?菲茨杰拉德海军下士说了可可岛的秘密。

这位海军下士很穷,甚至没有足够的钱购买一条船,所以他一直没能去 可可岛。菲茨杰拉德临死前,又将藏宝情况告诉了曾经救过自己性命的柯曾?豪上尉。

由于种种原因,柯曾?豪上尉也没能去成可可岛。有关可可岛上藏宝的资料就这样一 次又一次地不断传递,一份菲茨杰拉德根据基廷提供的情况写成的资料,至今保存在 澳大利亚悉尼的“海员和旅游者俱乐部”里。

1927年,法国托尼?曼格尔船长复制了这份资料,并于1927 ~ 1929年两次去可可 岛上寻找宝藏。汤普森是在1820年用一个八分仪埋藏这笔财宝的,因为它有很大偏差, 这种八分仪在1820年藏宝之后就被回收不再使用了。

根据1820 ~ 1823年的航海仪表 资料,托尼校正了汤普森的某些数据,并确信汤普森的财宝就埋在希望海湾和石磨岛附 近的海岛。托尼?曼格尔找到一个洞穴,它只有在落潮时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可以进 人。

他独自一人进人,但洞穴水流很急,当他竭力在水下排除洞外杂物时,洞口的水越 来越多,差一点将他淹死。经过一番挣扎,最终回到岸上,他把这个看成是“对藏宝寻 找者的诅咒”,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去那里冒险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可可岛藏宝的资料也越积越多,虽然他们都自称是可靠的。曾有无数寻宝人满怀希望去可可岛探宝,结果却总是空手而归。

几经折腾,原来风光旖旎的小岛已被折磨得满目疮痍,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近,为保护岛上的植物资源,哥斯达黎加 *** 从长远利益出发,决定禁止人们到可可岛上探宝。

同时 *** 也相应地提高了旅游者在可可岛上应交纳的税金和船只的停泊费,前一项由原来的1.2美元增加到15美元,后一项则由每天15美元增至100美元不等。这些措施虽然能大大限制旅游者的活动,却不能阻挡人们对可可岛宝藏的向往。

可可托海地理位置,历史,特色,风俗

可可托海镇位于新疆 *** 尔自治区北部富蕴县城东北48公里的阿尔泰山间。

额尔齐斯河刚好从镇中穿流而过,便是镇名的来历。可可托海,哈萨克语的意思为“绿色的丛林”。

蒙古语,意为“蓝色的河湾”。这里是全国第二冷极,富蕴的水电部门测出了零下60℃的数据,但未被认可。

而在此期间,黑龙江的漠河气象站也测出零下60℃的低温,于是漠河便被定为中国第一寒冷区,而富蕴就只有屈居第二了。 人口现状 可可托海镇处于矿区,矿务局人口占多数,到2000年底全镇居住总人口为601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014人,由汉族、哈族、维族、 *** 等十七个民族构成,其中汉族2300人,占38.24%,哈族2457人,占40.85%,维族835人,占13.88%, *** 336人,占5.58%,其它少数民族86人,占1.42%。

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牧民,他们住的木屋墙很厚,屋内生有熊熊炉火,很暖和。物产概况 (1) 矿产资源:可可托海镇有世界著名的"三号"矿脉,被世界公认为稀有金属"天然陈列馆",有钽、铌、铍等86种矿产品,可可托海镇还盛产海蓝、碧玺、石榴石、芙蓉石、玉石、水晶等多种宝玉石。

(2) 野生动物、药用植物资源:可可托海镇东、西、北部有大片的原始森林,中草药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中草药主要有冬虫夏草、雪莲、党参、三七、百合、赤芍、野**、麻黄草、柴胡、五灵脂等;野生动物有雪貂、雪鸡、鹿、野猪、柴貂、灵猫、旱獭、棕熊、雪兔、松鼠等,还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北极鲑、哲罗鲑鱼。旅游资源 在距可可托海镇镇10公里处有1931年8月11日地震遗留下的一条规模宏大的地震断裂带,它是世界上最罕见、最完好的断裂带之一;有申报国家级含几十种矿物质的3号矿坑地质遗迹;额尔齐斯河水源头自然风光;伊雷木湖湖水清澈透明,夏季气候凉爽宜人,是度假的好去处;独特的冬季冰雪资源,有神钟山、大石门、小石门、温泉、神泉、仙人洞、奇山怪石等,也是寻找碧玺、海兰、水晶、雪莲、冬虫夏草等宝地。

气候资源(1)春季(4-5月):干旱多风,温度变化大。降水少。

(2)夏季:(6-8月):夏季短、少炎热。光照强、昼长夜短。

山区夏季凉爽,月平均气温小于20℃。 (3)秋季(9-10月):秋高气爽,晴好天气多,每月晴天日数平均为21~29天;降水较夏季显著减少,阿尔泰山区7月底即见初霜。

初雪日在9月底10月初,9月下旬至11月由阿尔泰山区向南至河谷平原先后形成冻土。 (4)冬季(11月~翌年3月):冬季严寒漫长,积雪厚。

阿尔泰山区东部的青河、可可托海一带,冬季各月平均气温均低于零下20度,其中,可可托海最冷。历史沿革 可可托海镇是依托新疆稀有金属而发展起来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工业小城镇,此镇曾是富蕴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该地三十年代初为游牧区,当时河两岸山清水秀,苍松、翠柳、白桦交错葱郁,为此哈萨克族牧民称之为"可可托海",语意为绿色的丛林。1935年在此地发现稀有金属矿藏,1951年由中苏合营成立新疆有色公司阿山矿管处,开始大规模开采,到1955年苏方撤离时已基本形成一个矿山集镇,遗留下许多俄式建筑,是一个具有五十多年稀有金属矿产品生产历史,曾经为国家的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稀有金属矿山企业,人口最多时达到3万余人。

可可托海黑色金属居全疆之首,全国第二,特别是稀有金属、重金属闻名遐迩,可可托海镇辖区内稀有金属矿早在建国初期便响誉海内外,被称为世界第四大露天矿的“三号矿脉”,含有钽铌、钾、硅等84种矿物,被中外专家称之为“天然矿物陈列馆”。60年代,从三号矿脉开出的矿石就占了我国还苏联外债的三分之一。

“三号矿脉”经几十年的开挖,现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地坑,好似一顶草帽,最深可达200余米,“三号矿脉”现已通过申报获得“国家级地质公园”称号。城镇特点 可可托海镇拥有大量的俄式建筑,有历史文化名镇的美称,2004年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街区。

这里冬寒夏凉,曾有“中国寒极”之称,是盛夏休闲避暑的理想去处,周边有极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矿产资源,可可托海东沟旅游风景区是继哈纳斯之后又一处值得开发的精品级风景区。 可可托海镇交通便捷,物业通畅为富蕴县最为繁华的商业流通乡镇,其文化昌盛,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优美。

自建镇以来,可可托海镇现存40余处俄式历史建筑,其建筑工艺精湛,独具一格,影响深远。 可可托海镇山水资源非常丰富,环境优越、气候宜人、四面环山,特别是东部——额尔齐斯河大峡谷,那里山环水绕、奇石怪岩,尤其是笔直耸立在额尔齐斯河畔的一座酷似一口大石钟的石山,更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让人感慨万分,无比神往。

西部有水草丰腴,辽阔无际的夏季牧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伊犁木湖离镇区约2公里处,可可托海电站就建在深136米的石山之下,这里还有1932年发生8级大地震因山体塌陷而留下的约300公里长的地震断裂带;经过这 些年的宣传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额河源、神钟山、“三号矿脉”、夏季牧场、地震断裂带为代表的景点;前几年在额尔齐斯河发现了一枚奇石,约1cm3大小,晶莹透明的结晶体,。

可可原产于哪里

可可豆(Cocoa)原产于南美洲,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历史

巧克力最早是墨西哥人制作的。15世纪初期,西班牙探险家埃尔南多·科尔特斯在墨西哥发现当地的阿兹特克国王正在饮用一种可可豆加水和香料制成的一种饮料。科尔特斯品尝后在1528年带回西班牙,并且在西非的一个岛上种植了可可树。西班牙人将可可豆磨成粉,加入水和糖,加热后制成的饮料被称为“巧克力”。这种饮料非常受欢迎。不久制作这种饮料的方法被意大利人学会,并且很快传遍了欧洲。

1642年,巧克力被作为药品引入法国,由天主教人士食用。 1765年,巧克力进入美国,被托马斯·杰斐逊赞为“具有健康和营养的优点”。 1847年,巧克力饮料中被加入可可脂,制成如今人们熟知的可咀嚼巧克力块。 1875年,瑞士发明了制造固体巧克力的方法,从而有了现在所看到的巧克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 了巧克力的生产,巧克力被运到战场分发给士兵。

制作

可可豆经发酵、干燥、烘焙、研磨,制成可可汁。可可汁可制成可可油与可可粉,或选高品质的粗制可可汁经进一步加工制成巧克力。

巧克力的历史

巧克力是拉思科发明的。

早在16世纪初,可可豆就被哥伦布从南美洲带到了欧洲,可是到了16世纪30年代初,可可才在欧洲受到广泛的欢迎,并生产出了巧克力。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欧洲人重新认识可可了呢? 这里面还有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呢。

1519年,以西班牙著名探险家科尔特斯为首的探险队进入墨西哥腹地。旅途艰辛,队伍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一个高原。

队员们个个累得腰酸背疼、筋疲力尽,一个个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不想动弹。 正在这时,从山下走来一队印第安人。

友善的印第安人见科尔特斯他们一个个无精打采,立刻打开行囊,从中取出几粒可可豆,将其碾成粉末状,然后加水煮沸,之后又在沸腾的可可水中放入树汁和胡椒粉,顿时一股浓郁的芳香在空中弥漫开来。 印第安人把那黑乎乎的水端给科尔特斯他们。

科尔特斯尝了一口,“哎呀,又苦又辣,真难喝!”但是,考虑到要尊重印第安人的礼节,科尔特斯和队员们还是勉强喝了两口。 没想到,才过了一会儿功夫,探险队员们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体力得到了恢复!惊讶万分的科尔特斯连忙向印第安人打听可可水的配方,印第安人将配方如实相告,并得意地说:“这可是神仙饮料啊!” 1528年,科尔特斯回到西班牙,向国王敬献了这种由可可做成的神仙饮料,只是,考虑到西班牙人的饮食特点,聪明的科尔特斯用蜂蜜代替了树汁和胡椒粉。

“这饮料真不错!”国王喝了连声叫好,并因此封科尔特斯为爵士。 从那以后,可可饮料风靡了整个西班牙。

一位名叫拉思科的商人,因为经营可可饮料而发了大财。 一天,拉思科在煮饮料时突发奇想:调制这种饮料,每次都要煮,实在太麻烦了!要是能将它做成固体食品,吃的时候取一小块,用水一冲就能吃,或者直接放入嘴里就能吃,那该多好啊! 于是,拉思科开始了反复的试验。

最终,他采用浓缩、烘干等办法,成功地生产出了固体状的可可饮料。拉思科将他的固体状可可饮料叫作“巧克力特”。

拉思科发明的巧克力特,是巧克力的第一代。 西班牙人是很会保密的。

他们严格保密可可饮料的配方,对巧克力特的配方也守口如瓶。直到200年以后的1763年,一位英国商人才成功地获得了配方,将巧克力特引进到英国。

英国生产商根据本国人的口味,在原料里增加了牛奶和奶酪,于是,“奶油巧克力”诞生了。 奶油巧克力,是巧克力的第二代。

当时,巧克力的味道虽说不错,但因为可可粉中含有油脂,无法与水、牛奶等融为一体,因此巧克力的口感很不爽滑。直到1829年,荷兰科学家豪威发明了可可豆脱脂技术,才使巧克力的色香味臻于完美。

这就是巧克力的第三代,也就是我们现在所享用的。

俄罗斯为何一直得不到西方的认可?

克劳塞维茨认为波兰人是鞑靼,倒没说俄罗斯人是鞑靼。不过俄罗斯确实有不安全感,不被认同感,这种感觉驱使他们追求领土扩张,但不追求朋友,也不相信有所谓朋友,只要牢牢捏在手里才是安全的,领土扩张也是这样,对外关系也是这样。因为他不信任,只能死死抓住,所以他那些东欧小兄弟最后都离开他,前苏联加盟国也纷纷离开他,而俄罗斯能做的只有打。波兰,捷克是这样,乌克兰,格鲁吉亚也是这样,而越打仇恨越深,越互相不信任。

俄罗斯或者说远苏联有一百多个民族,其中差距较大的族群就是中亚的几个民族比如哈萨克,西伯利亚的鞑靼和蒙古,西欧部分靠北面的北欧,波罗的海人和南面的乌克兰,斯拉夫人也不一样。俄罗斯的居民血统之复杂远超西欧,不少历史名人都和今天的俄罗斯人长相区别很大。比如著名诗人普希金,就有黑人血统。著名设计师卡拉什尼科夫,是哈萨克斯坦人,属于中亚人种。苏联时期各民族界限小了很多,出了不少混血,到了解体之后自然少多了。

欧洲地区的文化分区

俄罗斯远离西方的真实原因总结为三点:

一:意识形态的矛盾

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与共产主义,两大阵营的大佬,二战结束后直至一方解体,互为死敌,无时不刻都想捅死对方。试想,政府敌对,那么,长期的国民教育当然也就催生了二者国民思想意识的敌对,一直至今,仍然互为眼中钉!虽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貌似有点向资产阶级方面转变,按理说,美国人心底里应该可以接纳俄罗斯,但是并没有,所以这也说明了根深蒂固,得有多深多固。

西方的宣传一直把共产主义描述为?魔鬼?,不过这也是表面上的理由。实际上美国政府是要把全世界都放在自己的棋盘上,听他的指挥。苏联虽然解体,并放弃了共产主义,但是还没有完全听美国的摆布。特别是俄罗斯还有点后悔解体,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庞大而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国家,是挺吓人的。罗马帝国之后的欧洲历史中,沙皇俄国一直是欧洲文明的主要参与者,并不存在俄罗斯文明与欧洲文明的说法,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包括与普鲁士(德国前身)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前身)英国等结盟先后五次与法兰西共和国(法国前身)大战,并最终赶走拿破仑就是例子。俄罗斯是现今西方世界格局和体质的缔造者之一。

但俄罗斯却是个亚洲国家,是亚洲价值体系。专治的土壤上,开不出民主的花朵。西方的那一套,不适用于传统儒家文化价值体系的东亚国家,同样也不适用于从骨子里就能透露出独裁专治精神的俄罗斯,从罗曼诺夫到苏联到俄罗斯,专治和集权才是俄罗斯人的信仰。如此一个偏亚洲的国家,注定不能融入欧洲那些自视民主平等自由的?高端国家?中去。

价值观不一样,自古以来欧洲文明最后才到俄罗斯,而且以前俄罗斯国王还是德国人呢,但是没用,别人就是瞧不起斯拉夫人!没办法的事情,毕竟那地方文明欠缺,加上现代实行共产 !本来以为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文明,可是价值观太可怕,让欧洲恐惧!所以即便俄罗斯摒弃共产,但是演变成了寡头,所以和西方渐行渐远!

苏联时期与西方因为意识形态的矛盾,保持着对立

二:宗教矛盾

区别在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俄罗斯沙皇那边都没赶上吧!宗教方面比较复杂,东正教和天主教区别在于前者看君士坦丁堡的普世牧首后者看罗马的教皇,天主教之于新教则是对于圣经的解读,前者看重牧师和教皇的解读,后者则是不满于牧师的垄断而提出每个人靠圣经都能和上帝相连,至于英国国教,是那时候英国国王想离婚再结婚(为了生孩子,后来的确生了)但是罗马教皇不让,就自立门户了,其他的和天主教基本一样。

西方的?妈?是天主教,其实天主教和东正教没有很大的差别,别看网上说的什么这个圣经67篇,那个圣经73篇,最重要的是教理上有区别,双方对一些很重要的问题理解不同,也就是价值观不同,这里的重大分歧不是大家想的那么世俗(所谓权力分配),还有许多关于神学的理解分歧,这在宗教中是非常重要的,说白了就是对所信仰的神双方理解不一样了。然后是实践信仰的方式不同,不过时至今日,天主教和东正教是和解的,罗马教宗和正教普世牧首是互相认可的,尽管双方在教会的人员编制、人事管理制度、教会组织工作等方面均不相同,普通信众参与教会的方式也不同(因为教理不同),但是毕竟天主教和正教的相关度远比天主教和新教(华语区习惯翻译为?基督教?,但其实基督教是天主教、正教和新教的统称,同时新教有非常多派系)的相关度高,新教和天主教不仅仅是?不同的妈?,而是?世仇?级别的,新教protestant 本意是誓反宗(发誓反抗罗马),他们视罗马教宗为仇人。所以要是按宗教来说,以新教为主流宗教的地区,即所有英语国家(英美澳加等)+莱茵河以北地区(德、荷、北欧等)和以天主教为主流宗教的地区(法、西、葡、意、南美洲等)曾经的宗教冲突才剧烈,当然,现代以来,宗教冲突已经大幅降温了。另外英格兰也是两个?爹?啊,英格兰曾经是罗马帝国的省,苏格兰倒是来自法国西边布列塔尼省的凯尔特人。

基督教分成了:新教,天主教,东正教。图为各教派的大致范围

他们的?爹?叫罗马,西欧当时是罗马兵源地,东欧是罗马的奴隶来源地,也是殖民地。西欧的?妈?叫天主教,俄罗斯的?妈?叫东正教。西欧人自认为比斯拉夫人高一等,因为他们不是奴隶,所以对斯拉夫的天生的歧视感。就像古代中国的管家和下面挑粪工。还有个问题是谁是正统罗马的继承者。日耳曼人和俄罗斯人都认为自己才是罗马帝国正统的继承者。实际上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区别就是谁是老大!天主教认为罗马伯多禄教宗是老大,东正教认为各地教会的牧首都是老大,君士坦丁堡的普世牧首是调停人而已,就是这区别。

基督教当中的这支东正教,是基督教向东扩张的过程,它符合历史潮流。所以乌拉基米尔大公举国接受了基督教的东支正教,也就是我们说的东正教。罗斯受洗,把所有的人全到第聂伯河当中,从东罗马请来的神父给进行洗礼。老百姓当时是不愿意接受的,一般宗教的扩展多数在欧洲,多数在欧洲扩展是由下至上的,而他是由上至下压下来,你必须接受,很多老百姓心中也不服,家里偷偷还供着原始崇拜的这些神像,乌拉基米尔大公就派他的卫队去查谁家有,房子给你烧了,给你点了,你必须接受正教。认为他要统一这个国家,得有一个精神层面的统领,所以选择了东正教。

罗马天主教教皇和俄罗斯东正教大牧

三:种族与血统之间的矛盾

沙俄时代起,西欧把俄国当成野蛮人,俄罗斯文明当然是西方的,底子是拜占庭的,后期荷兰,英国,法国影响最大。赶走侵略者以后,沙俄实际上对于东斯拉夫兄弟更多得是起到得是维护的作用,神圣罗马帝国还说俄罗斯是拯救西方文明于土耳其的英雄,拿破仑以后还说俄国是欧洲得拯救者呢!

那时候英国还没能力影响欧洲大陆,法国的扩张政策招致西班牙和神罗的共同反对,所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以前基本上是法国对神罗+西班牙,也就是法国和皇帝的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是英国力量第一次深入欧洲大陆影响大陆均势,这也是普鲁士军事力量崛起的时候。最典型的英国挑起的争斗就是普鲁士发动七年战争,最后普鲁士在大陆完败英国在海外全胜,立即抛弃普鲁士让普鲁士等死,结果奇迹般有了保罗一世,当然不能说保罗的政策就是错的。所以说英国挑起法德争斗其实是不对的,英国挑起的是法国和普鲁士争斗,而且就是从7年战争到普法战争这一段时间。普法战争以后,德国完全压制法国,英国只能支持法国了。

末代沙皇家族关系

英法百年战争的起源,查理曼大帝的外孙(英国国王)挑战查理曼大帝的孙子(法国国王),战争的起源只是英法的国力对比发生了变化,英国国王认为自己才有资格做查理曼大帝的继承人,说白了,就是诸侯政权百姓遭殃。即使英法打仗打了一百年,王室仍然保持通婚,英国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英国国王仍然是逃往法国。

其实大多数人一直沉浸在种族的观念中,实际的西方史是按血统划分人群,贵族只和贵族通婚,权力让渡也只发生在贵族之间。英国君主立宪的历史背景是复辟的封建国王迫害资产阶级贵族,资产阶级贵族找来了有王室血统的荷兰亲王夫妻做英国国王,被人扶上英国国王王位的荷兰亲王夫妻只好让渡权力。即使到现在,欧洲几乎任何一个国家王室的成员都有比英平民具有优先的王位继承顺序,就是因为血统,而不是种族。真正颠覆欧洲传统的我认为是拿破仑,资产阶级革命派起家,几乎整个欧洲的平民都支持拿破仑,因为大家看到了打破封建贵族世袭权利的希望,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拿破仑在欧洲势如破竹的原因,相反,整个欧洲的王室都联合起来打拿破仑,要帮法国复辟封建制,因为有一个共和制的法国在欧洲,无异是给其他国家受压迫的资产阶级们指名了道路。

俄罗斯从来都认为自己是西方文明世界的老大。罗马帝国的天然继承者,东正教守护神。根本不屑于和欧洲英法德那样的国家平起平坐。现在西方政治高层出现严重的腐败问题。这样的腐化集团自然和传统基督教势力是敌对的。看看欧盟内部,东欧不也和西欧有路线分歧和斗争吗?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不是物质条件,而是精神和人心背向,俄罗斯现在拉起基督教复兴的大旗,竭力打压西方内部的那部分邪恶势力,当然让他们恨之入骨了。另外,不是俄国变了,而是西方文明在犹太资本系统习惯腐蚀下已经变质了。现在布局就是为未来西方文明兴亡而定的,就为几口带毒药的饭,而跪下发展经济,就是在座各位恐怕谁都不会同意。打跨阴谋集团,这些钱还不是任君取用,做大事不能算小账。

俄罗斯人从外貌看偏向于西方,但这对于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没有任何影响

俄国人骨子里面是西方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跟西方人一样,与中国差距很大。 中国是天人合一,外界环境是人的一部分,或说外界环境影响人很大。 俄国人或说西方人,人与外界是对立的,心灵与环境的不相容的,是心灵改造环境,没有灵与环境和谐统一的概念。 所以,那些房子马路,基建什么的,在俄国或西方人眼里,不过是心灵改造世界的一个结果,有的话,就是符合心灵的艺术品,没有的话,破破烂烂无所谓。因为,西方基本信仰心灵,不重视外在的东西,外在的东西即使有,也是复合心灵的东西,也就是说西方是唯心主义的大本营,东方其实是真正的唯物主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