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人物专区

彼得堡vs德比郡-彼得堡联vs莱顿东方

英国共几所大学

彼得堡vs德比郡-彼得堡联vs莱顿东方

您慢慢看吧

伦敦大学, ■剑桥大学, ■开放大学. ■爱丁堡大学, ■曼彻斯特大学, ■牛津大学.

英国大学名录:

英国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英国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阿斯顿大学

Aston University

布鲁内尔大学

Brunel University

卡迪夫大学

Cardiff University

凯文迪什学院

Cendish College

伦敦城市大学

City University , London

英国IHMES 国际酒店管理学院

IHMES International Hotel School

兰卡斯特大学

Lancaster University

莱斯特大学

Leicester University

伦敦商学院

London Business School

拉夫伯勒大学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诺森比亚大学

Northumbria University

牛津布鲁克斯大学

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

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瑞丁大学

Reading University

伦敦雷金斯学院

Regents College London

伦敦霍洛威大学

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

美国席勒大学英国伦敦分校

Schiller International - an American University

SGV语言中心

Shane Global Village English Centres

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

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

谢菲尔德大学

Sheffield University

圣约翰大学

St. John's University

罗伯特戈登大学

The Robert Gordon University

伦敦东方及非洲研究学院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SOAS

英国利物浦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伦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阿伯丁大学

University of Aberdeen

英国巴斯大学

University of Bath

伯明翰大学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布里斯托大学

University of Bristol

邓迪大学

University of Dundee

杜伦大学

University of Durham

东安格利亚大学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爱丁堡大学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埃塞克斯大学

University of Es

埃克塞特大学

University of Exeter

格拉斯哥大学

University of Glasgow

赫尔大学

University of Hull

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Kent

利兹大学

University of Leeds

曼彻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曼彻斯特理工大学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诺丁汉大学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普利茅斯大学

University of Plymouth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圣安德鲁斯大学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斯特林大学

University of Stirling

纽卡斯尔大学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Upon Tyne

基尔大学

University of Keele

斯杰克莱大学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萨里大学

University of Surrey

西英格兰大学

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England

威尔士学院(卡迪夫)

University of Wales Institute,Cardiff (UWIC)

威尔士斯旺西大学

University of Wales Swansea

华威大学

University of Warwick

约克大学

University of York

阿伯泰邓迪大学

University Of Abertay Dundee

威尔士大学阿伯瑞斯特威斯

University of Wales Aberystwyth

安吉利亚理工大学

University of Anglia Polytechnic

威尔士班戈大学

University of Wales,Bangor

伯恩茅斯大学

Bournemouth University

布拉福德大学

Bradford University

布莱顿大学

Brighton University

威尔士大学卡迪夫学院

University of Wales Institute Cardiff UWIC

英格兰中部大学

University of Central England (UCE)

中央兰开夏大学

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

考文垂大学

Coventry University

德蒙福特大学

De Montfort University

德比大学

Derby University

东英吉利大学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东伦敦大学

East London University

艾塞克斯大学

University of Es

艾克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Exeter

格拉摩根大学

University of Glamorgan

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

Glasgow Caledonian University

格洛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Gloucestershire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Goldsmiths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

格林威治大学

University of Greenwich

赫瑞-瓦特大学

Heriot-Watt University

哈德斯菲尔德大学

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

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 Medicine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金斯顿大学

Kingston University London

威尔士大学兰彼得分校

University of Wales,Lampeter

利兹城市大学

Leeds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林肯大学

University of Lincoln

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

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

伦敦都市大学

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伦敦大学伦敦经济政治学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Politics Science (LSE)

拉夫堡大学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卢顿大学

Luton University

曼切斯特都市大学

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曼切斯特理工大学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UMIST)

密德萨斯大学

Middle University

龙比亚大学

Napier University

纽卡素/(索)大学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upon Tyne

威尔士大学新港学院

University of Wales Newport College

诺桑比亚大学

Northumbria University

诺丁汉特伦特大学

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

佩斯利大学

University of Paisley

朴次茅斯大学

University of Portsmouth

伦敦大学玛利皇后学院

Queen Mary,University of London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Queen's University

雷丁大学

University of Reading

罗伯特高登大学

Robert Gordon University

伦敦大学霍洛威学院

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

萨尔福德大学

University of Salford

伦敦大学亚非研究学院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SOAS)

谢菲尔德哈莱姆大学

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

南岸大学

London South Bank University

南安普敦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斯坦福郡大学

Staffordshire University

斯德灵大学

University of Stirling

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桑德兰大学

University of Sunderland

萨里汉普顿大学

Surrey Roehampton University

萨塞克斯大学

University of Sus

斯旺西威尔士大学

University of Wales Swansea

梯塞德大学

University of Teesside

泰晤士谷大学

Thames Valley University

阿尔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Ulster

西敏寺大学

Westminster, University of

伍尔弗汉普敦大学

University of Wolverhampton

世界大学排名前一百名录:

哈佛大学 美国 1636年

2 斯坦福大学 美国 1885年

3 牛津大学 英国 12世纪中期

4 剑桥大学 英国 1209年

5 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 1861年

6 东京大学 日本 1877年

7 哥伦比亚大学 美国 1754年

8 巴黎大学 法国 中世纪

9 耶鲁大学 美国 1701年

10 普林斯顿大学 美国 1746年

1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 1868年

12 莫斯科大学 俄罗斯 1755年

13 海德堡大学 德国 1386年

14 康乃尔大学 美国 *

15 爱丁堡大学 英国 1583年

16 芝加哥大学 美国 1880年

17 鲁汶大学 比利时 1425年

18 莱顿大学 荷兰 1575年

19 波鸿大学 德国 1964年

20 布朗大学 美国 *

21 马德里大学 西班牙 18世纪末

22 加州理工学院 美国 1920年

23 波伦亚大学 意大利 1087年

24 早稻田大学 日本 1882年

25 格廷根大学 德国 1737年

26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法国 1755年

27 约翰.霍布金斯大学 美国 *

28 庆应义塾大学 日本 1858年

29 彼得堡大学 俄罗斯 1819年

30 科英布拉大学 葡萄牙 1290年

31 伦敦大学 英国 1828年

32 达特茅斯学院 美国 *

33 慕尼黑大学 德国 1472年

34 罗马大学 意大利 *

35 维也纳大学 奥地利 1365年

36 北京大学 中国 1898年

37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加拿大 1908年

38 莱斯大学 美国 *

39 斯德哥尔摩大学 瑞典 1878年

40 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 爱尔兰 1592年

41 哥本哈根大学 丹麦 1479年

42 巴黎理工学校 法国 1793年

43 柏林工业大学 德国 1799年

44 悉尼大学 澳大利亚 1850年

45 爱资哈尔大学 埃及 983年

46 杜克大学 美国 1838年

47 清华大学 中国 1911年

48 南加州大学 美国 *

49 多伦多大学 加拿大 1827年

50 比萨高等师范学院 意大利 *

51 雅典大学 希腊 1837年

52 萨尔福大学 英国 1967年

53 京都大学 日本 18年

54 法国国立行政学院 法国 1945年

55 法兰克福大学 德国 20世纪初

56 麦吉尔大学 加拿大 1829年

57 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 1980年

58 安卡拉大学 土耳其 1946年

59 朱拉隆功大学 泰国 1917年

60 西北大学 美国 *

61 博科尼大学 意大利 1902年

62 萨拉曼卡大学 西班牙 1218年

63 维也纳音乐及表演艺术大学 奥地利 *

64 赫尔辛基大学 芬兰 *

65 瑞典工学院 瑞典 1827年

66 华沙大学 波兰 *

67 阿马斯特学院 美国 *

68 柏林自由大学 德国 1948年

69 真纳大学 巴基斯坦 1965年

70 宾夕法尼亚大学 美国 *

71 筑波大学 日本 *

72 冰岛大学 冰岛 1911年

73 珀杜大学 美国 1869年

74 巴西利亚大学 巴西 1963年

75 凡德比特大学 美国 *

76 波士顿大学 美国 *

77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比利时 1834年

78 特拉华大学 美国 *

79 洛桑高等工科学校 瑞士 1853年

80 密执安大学 美国 1817年

81 犹他大学 美国 *

82 开罗大学 埃及 1908年

83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美国 *

84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 印度 1969年

85 贝鲁特美国大学 黎巴嫩 1824年

86 索非亚大学 保加利亚 1878年

87 乔治.华盛顿大学 美国 *

88 科尔多瓦大学 阿根廷 1613年

89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瑞士 1855年

90 明斯特大学 德国 1780年

91 乔治.梅森大学 美国 1957年

92 伊利诺斯大学 美国 1867年

93 德里大学 印度 1922年

94 菲律宾大学 菲律宾 1908年

95 巴黎高等矿业学院 法国 1783年

96 美国郡礼学院 美国 1846年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澳大利亚 *

98 乔治城大学 美国 *

99 卡塔尔大学 卡塔尔 13年

100 旁遮普大学 巴基斯坦 1882年

欧洲有哪些著名大学?

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所属国家:英国 建校时间:1167年 牛津大学有历史、有世界声誉。尽管由于国家和的优势相对衰落,牛津和剑桥高居于世界大学之冠的日子早已不再。但它仍在英国社会和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仍然有着世界性的影响。英国甚至全世界教育界,言必称牛津;英国和世界很多的青年学子们都以进牛津为理想 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洗礼以及现代化的过程,牛津大学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30多个学院、1万多名学生的综合性大学。牛津大学以自然科学和应用经济科学、商务管理哲学三大领域的不断进取与创新成就,震撼整个世界,同时也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声名远扬:阅读、实验、导师辅导等多种方法结合,尊重学习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出一代代堪称天之骄子的牛津精英。该校在心理学、生物学和法律、工程学、社会科学、经济、哲学、历史、音乐、化学、生物化学、文学、法语、德语、丹麦语、数学、物理、地球科学上均是行内之翘楚。 在近800年的历史中,牛津大学培养了5个国王、26位英国首相(包括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和前任首相布莱尔)、多位外国首脑(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近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一大批著名科学家,如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哲学家培根、诗人雪莱、作家格林、化学家罗伯特·玻意耳、天文学家哈雷等。就连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保尔,也毕业于牛津大学英文系。2001至2002学年,在牛津大学就读的学生总数超过1.65万人,其中,来自130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占了1/3,在校研究生的数目约为5000人。牛津大学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目前,牛津共有39个学院,它们和学校的关系就象美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那样用联邦制形式。每一所学院都由HeadofHouse和几个Fellows管理,他们都是各种学术领域的专家,其中大多数在学校都有职位。6个准学院(称为“永久性私人学堂”-PermanentPrivateHalls、为各宗教教派所办),至今还保留着它们的宗教特许状。此外还有一个继续教育学院。在35个学院中,众灵学院目前没有学生,只有院士(包括访问院士)。各学院规模不等,但都在500人以下,学生、教师(院士)来自不同的专业学科。 除学院外,牛津大学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尤其是后者),主要由学部来组织,学部不是大学内的自治单位,它们都是跨学院的机构,不附属于任何一个学院,不过各学部的教师和学生,首先必须是牛津大学内某一学院的一员。牛津现有16个学部:人类学和地理学学部,生物科学学部,临床医学学部,英语和文学学部,法学学部,经典、哲学和古代历史学部,数学学部,中世纪和现代语言学部,现代历史学部,音乐学部,东方学学部,物理科学学部,生理科学学部,心理学学部,社会学学部,神学学部,文科学部下一般不再分系,理科学部下又分成30多个系,有的学部还设一些中心和研究所。此外,有的研究所(如教育研究所,招收有研究生)不隶属于上述各学部,而直属于大学。 牛津的研究力量雄厚,在其教师队伍中,就有83位学会会员,125位英国科学院院士。在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它都名列英国乃至世界前茅。近些年来,牛津不仅在文科而且在理科、不仅在基础科学而且在应用科学研究中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生物医学领域,自从弗雷明在伦敦发现青霉素后,本世纪40年代牛津的科学家弗罗里和蔡恩就将它投入临床应用,结果3人共享诺贝尔奖。今天用得最广的抗生素,1955年为牛津的爱德华·阿布拉罕发现。牛津也致力于将分子生物学应用于临床,将核磁共振原理应用于医疗诊断,在发现人体的免疫瓜系统和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于临床问题方面,牛津亦起领导作用。该校在艾滋、移植手术和遗传病研究等方面也很有潜力。1987年斯奎波父子公司赠予该校药学系2,000万英镑,以支持他们的研究工作。 在环境科学领域,牛津的研究涉及森林史、气候变化、遥感、土地利用、野生动物保护、家畜管理、污染、腐蚀、沙漠侵犯等众多课题。 牛津的固体物理、高磁学、激光研究、基本粒子研究和大气物理学等均在世界上占领先地位。物理系的克拉伦登实验室在世界核研究领域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基础研究还导向重要的工业开发,包括建立了如牛津仪器公司和牛津激光公司之类的企业。 仅在化学系,牛津目前就拥有4位诺贝尔奖得主。该校在蛋白质、新型无机材料合成、分子的计算机设计等方面都有重大成果问世,并在化工、医药、微电子工业等领域推广应用。 牛津在地球内部动力学、陆界变形研究、低温处理和古生物学等领域也很有成就。牛津数学研究所在许多数学分支学科中居于世界前列,计算机科学研究在国内外亦有一定地位。牛津被国际上公认为英国的经济学中心。不仅金融、管理学科专家,而且法学、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的专家也参加到经济学研究中来。1987年进入工商界的牛津毕业生,已超过在其它行业就业的人数。 牛津的发展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研究亦很活跃,还被誉为研究当代中国最活跃的中心之一。 牛津大学有许多杰出的神学家、哲学家、法学家、历史学家、音乐家、文学家和文艺评论家,它的政治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力量都相当强。 牛津共有104个图书馆,其中的博德利图书馆是英国第二大图书馆(仅次于大不列颠图书馆),藏书600万册。 牛津出版社举世闻名,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学出版社。尤其是它的20卷《牛津英语词典》,享誉全球。 对青年学生来说,进牛津读书,应该说是佼佼者的机会,是既痛苦又诱惑无限的事情,是光荣之路。然而,对英国社会来说,光荣之外另有深意。牛津、剑桥是通向最高权力的重要而又充满希望的途径。它们每年为英国培养出一批知识权贵,其中的一些人将登上权力的高峰。随便举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出这种诱惑的分量。19年那一届议会,339名保守党议员中,有94名来自牛津、75名来自剑桥。这些校友们又组成俱乐部、校友会,互相提携,同甘共苦,而且,由父一辈到子一辈,形成了一个关系网。试想想,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1963年英国《金融时报》社长、伦敦经济学院院长罗宾斯提出了《罗宾斯报告》。指责牛津、剑桥的垄断地位和所带来的墨守成规、保守难变的严重影响。当时的英国深以为然,在48小时内就批准了这份报告。决定创办更多的大学以冲淡牛津、剑桥的影响。很快,8所大学就开工了。但是不久人们惊诧地发现,8所大学几乎和牛津、剑桥没有什么两样,校舍的建筑风格、校园的气派和格局,仿佛从牛津、剑桥描过来的,更有意思的是,这8所大学,都分别由一位来自牛津或剑桥的副校长担任校长。 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成立于1209年,最早是由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逃离出来的学者建立的。亨利三世国王在1231年授予剑桥教学垄断权。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齐名为英国的两所最优秀的大学,被合称为“Oxbridge”。是世界十大学府之一,81位诺贝尔奖得主出自此校。剑桥大学还是英国的名校联盟“罗素集团”(Russell Group of Universities)和欧洲的大学联盟科英布拉集团(Coimbra Group)的成员。现任校长是艾利森·理查德。 剑桥大学所处的剑桥(Cambridge)是一个拥有10万居民的英格兰小镇,距英国首都伦敦不到100千米,这个小镇有一条河流穿过,被命名为“剑河”(River Cam,也译作“康河”),早在公元前43年,古罗马士兵就驻扎在剑河边,后来还在剑河上建起了一座大桥,这样,河名和桥加住一起,就构成了剑桥这一地名。绝大多数的学院、研究所、图书馆和实验室都在这个镇上,此外还有20多所教堂。 校徽剑桥大学有31个学院,有三个女子学院,两个专门的研究生院,各学院历史背景不同,实行独特的学院制,风格各异的35所学院经济上自负盈亏;剑桥大学负责生源规划和教学工作,各学院内部录取步骤各异,每个学院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个微型大学,有自己的校规校纪。剑桥大学的第一所学院彼得学院于1284年建立,其他的学院在14和15世纪陆续建立。 剑桥大学的许多地方保留着中世纪以来的风貌,到处可见几百年来不断按原样精心维修的古城建筑,许多校舍的门廊、墙壁上仍然装饰着古朴庄严的塑像和印章,高大的染色玻璃窗像一幅幅瑰丽的画面。剑桥大学有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1,000余名,另外还有1,000余名访问学者。剑桥大学共有学生16,900名,其中包括6,935名研究生,72%的研究生来自其它大学,研究生中42%是国外留学生,女生占36%。大学校长为女王丈夫菲历普亲王(他同时兼任牛津大学校长),设一名常务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 剑桥大学的学生参与多种业余活动,其中划船是最流行的体育运动,剑桥大学各学院间经常比赛,而且剑桥大学每年都会与牛津大学举行划船比赛。各学院间还举行其他各种体育比赛,包括橄榄球、板球、国际象棋等。 该大学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五十九。 伦敦帝国学院成立于1907年,是一个专精于科学技术的大学,也是联邦大学[伦敦大学的一个加盟学院。虽然正式全名是“帝国科学、技术和医学学院”,但自2002年来,通常使用的英文名称却是伦敦帝国学院。中文中,通常被称为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或简称为帝国理工。 作为一个专致于科学的大学,帝国理工在英国享有和麻省理工在美国所享有的声誉,研究水平被公认为在英国大学三甲之列。拥有大约2800名研究人员,其中53名为院士(Fellow of Royal Society), 57名为工程学院院士(Fellows of 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同时,帝国理工过去的成员中,其中有14个诺贝尔奖和2个费尔兹奖得主。2004/5年度,学生总数11,152人,其中海外学生(非欧盟)约占26.5%。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帝国理工毕业生的起薪为英国之最。在英国大学排名中,帝国理工通常占据第三,偶尔有一次把牛津大学挤到第三,当然她有时也会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挤到第四。除了理工与医学科系外,帝国理工的商学院在英国排名前列,世界商学院百强中处在中游位置。 尽管是伦敦大学的宪制成员,帝国理工却一直是一个独立实体,不受伦敦大学的管辖。2005年12月9日,学院宣布打算2007年退出联邦制的伦敦大学,并正式开始与伦敦大学磋商相关事宜。一般认为帝国理工的是为了追求更响亮的、自己的品牌。它的退出将有可能极大地影响到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继续留在伦敦大学的信心,甚至令联邦制伦敦大学崩溃。一般来说,帝国理工的学生被授予的是以伦敦大学名义颁发的学位,但现在学生将可以自己选择获取帝国理工的学位或是伦敦大学的学位。 总体说来,帝国理工学院以工程、医科专业著名。 帝国理工学院不仅在欧洲,在全世界也一直是声名远扬的。学校坐落于伦敦标准的富人区——南肯辛顿,与著名的海德公园、肯辛顿宫(戴安娜王妃生前住处)仅咫尺之遥。新生不仅可以申请学院内的宿舍,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申请到伦敦大学本部的住宿。学习上的压力比较大,男生和研究生的比例都很高。此外,学生还可以免费使用伦敦大学其他学院的设施。帝国理工的医学院毕业生在全英国的就业率榜上一直名列榜首。 如果你认为在此环境中只有一天到晚埋头苦读的话,不妨了解一下帝国理工学生的格言:“Work hard,play hard!” 巴黎大学 ( Université de Paris ) 巴黎大学是一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综合大学,创立于9世纪,最初附属于巴黎圣母院,1180年法皇路易七世正式授予其“大学”称号,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并称世界最古老的大学,又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欧洲各主要大学的建立模式均受此二校影响. 1798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拿破仑实行教育改革,以“帝国大学”对法国所有大学教育机构作出中央集权式的管辖,巴黎大学遂名存实亡。直至19世纪末,巴黎大学才渐渐恢复中世纪时的声望。 巴黎大学的前身是索邦神学院,1261年正式,使用"巴黎大学"一词。在13世纪时,巴黎大学的学生已经上万,许多来自欧洲的邻国。在很长时间里,巴黎大学同教皇和国王都有特殊关系。17世纪,宰相黎世留出任巴黎大学的校长,使巴黎大学有了飞速的发展,奠定了他的国际威望。巴黎大学原址坐落在巴黎市第五区,是个知识密集的地区。因为13世纪的大学里以拉丁文传授知识和交谈,所以该区又称为"拉丁区"。作为文化象征,老巴黎大学周围的地区有五多:学校多、书店多、咖啡馆多、旧书摊多、旅馆多。文化名城巴黎正是因为有了巴黎大学才名扬四海。 巴黎大学有四多。一是学生数量多,总数已达30万,占全法国大学生总数的1/3。二是外国学生多,达到5万,占留学生总数的一半。三是科研机构多,如巴黎十三大即有各类实验室100多个。四是图书馆多,有综合性的,也有专业和分别供各阶段大学生使用的,甚至还有为病残者服务的特殊图书馆。 巴黎大学历来重视科学研究,重点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如数学、理论物理学、化学、分子生物学、气象学、应用科学等。目前也强调尖端科学和跨学科以及边缘学科的研究,如核能、信息学、地球物理学、生命科学以及宇宙空间等领域。 附 欧洲大学排名 1.英国 牛津大学(Oxford) (最老的英语大学,是剑桥和哈佛的源头,名字都带牛字,牛得没办法。哈佛的早期兴办者都是牛津的学生。) 2.英国 剑桥大学(Cambridge) (56诺贝尔奖,全球最多,是MIT的4倍。一个霍金压在那里,MIT这辈子也别想翻身) 3.英国帝国理工(Imperical)(8诺贝尔奖,除了大家知道的理工科外,医学也是欧洲第一) 4.法国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 (INSEAD) (全球商学最高学府。毕业生垄断全球500强企业董事长位置。商界有INSEAD的董事长,哈佛的总裁,MIT的CIO,“MIT的为哈的打工,哈佛的为INSEAD的打工”之说) 5.法国 巴黎大学(20诺贝尔奖,是最老的英语大学牛津的源头,号称“大学之母”。中国北京大学最初就是按巴黎大学做的。以前英国没有大学,学生都到巴黎大学学习,英王一气之下照巴黎大学兴办了牛津大学,这段历史写在牛津的校史第一页) 6.法国 巴黎高师(Normale)(11诺贝尔奖,全球精英教育的典范。巴黎高师差不多是世界著名大学里规模最小的高校,由于每年只招收200来名学生,而报名的却有4万人,巴黎高师的入学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有资格进入巴黎高师的学生,质量非常高). 7.德国 柏林大学(洪堡大学)(Humboldt) (26诺贝尔奖,大力兴建的帝国大学,其大学精神“洪堡精神”为现代大学之源。所以有“大学之母巴黎大学”,大学之父柏林大学”。民主管理与教授治校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术界所公认的包括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等在内的现代大学制度则起源于柏林大。10年,普鲁士教育部长威廉·冯·洪堡受命创建柏林大学,成为现代大学制度诞生的标志。他所倡导的学术和教学自由,以及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统一的原则,对欧洲和北美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德国 海德堡大学(Heidelburg) (8诺贝尔奖,历史极端悠久,最老的德语大学。鲁普莱希特选侯是海德堡大学的创始元勋,巴登的卡尔大公则是海德堡大学的再造恩公。现代社会学的宗师韦伯在海德堡大学念书,后成为教授,写成不少传世之作。) 9.德国 慕尼黑大学(Muenchen) 22 诺贝尔奖始建于1472年,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郁。拥有4万3千名学生的慕尼黑大学是德国规模最大的大学。1472年巴伐利亚路德维希公爵在英戈尔施塔特(Ingolstadt) 建立了巴伐利亚的第一所大学。该校历经德国人文主义时代,在宗教改革中是马丁路得的主要反对者, 受耶稣会影响长达200年之久,是德国最主要的天主教大学之一。1826年在几经迁移之后,大学定址慕尼黑。大学得名于Maximilian国王。 10.俄国 莫斯科大学(在被西方压制的背景下还有8诺贝尔奖,最大的俄语大学。其实力从俄国的太空事业就可看出。有人估计他的实际水平在MIT之上。莫斯科大学创建于1755年。她的主要塔楼建筑,坐落在莫斯科近郊的“麻雀山”上,是莫斯科市极具代表性的七大高层尖顶式建筑物之一。主楼高240米,共39层,在它的附近分别是大学生和研究生宿舍,拥有近6000个房间。在莫斯科大学里,人们有一个极为形象的比喻:如一个新生的婴儿,在每间宿舍只住上一天,当他们住遍所有的宿舍之后,已经长成了16岁的青年了。)

目前国际哲学界的主要思想有那些方面?

哲学的历史

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不管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否正确,但是他们的想法之所以有别于迷信的原因在于,这些哲学家是以理性辅佐证据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奠定了哲学的讨论范畴,他们提出了有关形而上学,知识论与学的问题,至今依然。某些现代哲学家认为,直到今日的哲学理论依旧只是在为他们三人做注脚而已,仍离不开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换言之即使数千年后,我们依旧在试著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这也代表著我们依然为这些问题或是这些问题所延伸的更多问题而感到困惑。

“哲”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世“哲学家”,“思想家”之谓。

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

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康有为等将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在西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价值观、思想、行为)。而在学术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原则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重建。

最早哲学的范围涵盖所有的知识层面。它一直是人类最抽象的知识研究。对哲学一词的介绍最初来自希腊思想家毕达哥拉斯。

哲学的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透过问问题来进行哲学实践,他们所提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类为三类,这三类问题分别形成了哲学的基础学科, 形而上学(metaphysics),知识论(Epistemology)以及学(Ethics)。

最初的三类问题分别是:

* 有关世界的本质与真理的问题。

* 有关我们如何知道或认识真理的问题

* 有关生命意义与道德实践的问题

必须要注意的是,这三门主要学科并非壁垒分明,事实上在许多方面他们互相覆盖到彼此的领域,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形而上学主张不可能忽略知识论的理论基础。同样的的知识理论就是在架构主体与形而上学事实之间的关系。而道德的实践往往与道德真理的存在与否和我们怎么去了解它息息相关。哲学的困难在于,一个完整的理论通常必须在形而上学与知识论都有良好的说服力。多数的哲学家不是只有专精一个领域,或是是他在形而上学领域的主张很具说服力,知识论上却无法说服我们。只有少数具有热情与天赋的哲学家才能精通各个领域并且提出一套自己的理论。只有这样的哲学家才能名留青史,她们的理论通常非常具有说服力并且横扫历史改变了人类对于世界的看法,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从西方学术史看,科学是哲学的衍生物。后来,科学独立为与哲学并行的学科。科学与哲学有互动关系。科学产生知识,哲学产生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现代西方哲学中有科学哲学,是专门研究有关科学的理论。这种理论研究了科学的历史,为科学总结了许多理论模型,但这也只是解释了科学,并不是可以指导科学。哲学是人类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使人崇高起来的一门学问。

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不具有或很少具有“现世”用途。有人认为,离开哲学,各门学科也可以发展得很好,或者会更好。哲学并不关注各门学科中实例、概念或定理的具体内容,它所关注的,是这些具体科学的“基本常识”,或是其中被人们惯常使用因而视作理所当然的概念、准则、定律等。这包括:促使它们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们在哪些范围上有效?它们的威权是由什么来得到保证?它们是否已经是这门具体学科中所要求的足够的基本前提?它们对人有什么意义?等等。以及将这些疑问运用于哲学自身。

因此:

物理学研究物体现象、结构和运作规律,寻求一种解释现象的客观最优方法;而形而上学要求对规律的有效性以及最优方法何以成立作出说明。

知识多被视为经验以及方法的整合;而知识论关注的是知识自身是否可以获得、是否可以划界以及是否具有意义。

数学利用逻辑形式来研究数量、结构以及模型;而逻辑学则关注那保证推理有效的威权是什么、逻辑推理的可靠性和完备性。

社会学试图以某种普适定律来概括并预测人类群体或其中个体的行动;而学则更加关心这些行为的自由度与道德责任的相关性、其内在动机、意义所在以及如何使人们的行为朝向一个最优的趋势发展。

政治学关注权力的转移;而政治哲学对权力何以能够出现并成立更加关心。

艺术向人们展现美的魅力,却不曾说明这魅力的由来;而美学则追问美的本质和意义。

哲学的价值

哲学之应当学习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于这些问题本身;原因是,这些问题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丰富我们心灵方面的想象力,并且减低教条式的自信,这些都可能禁锢心灵的思考作用。此外,尤其在于通过哲学冥想中的宇宙之大,心灵会变得伟大起来,因而就能够和那成其为至善的宇宙结合在一起。

哲学也可以说是理性对于信仰的研究,同时还有理性对人与自然规律的总结。

哲学是对世界的关于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

哲学还是对人的自我一种定位的工具。

哲学理论

利他主义 —— 反现实主义 —— 佛教哲学 —— 儒家思想 —— 享乐主义 —— 唯物主义 —— 唯心主义 —— 理想主义 —— 非现实主义 —— 逻辑正确主义 —— 悲观主义 —— 道家思想 —— 自我主义 —— 悲观主义 —— 理性主义 —— 现实主义 —— 唯美主义 ——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辩证唯物主义 —— 客观唯心主义 —— 主观唯心主义 —— 非理性主义 —— 斯多噶主义 ——存在主义——形而上学——功利主义 —

哲学分支

由于研究领域的不同,哲学有很多分支。

* 哲学史

o 东方哲学史

+ 印度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伊斯兰哲学

+ 日本哲学

o 西方哲学史

+ 古希腊哲学

+ 中世纪哲学

+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 德国古典哲学

+ 俄国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o 辩证唯物主义

o 历史唯物主义

o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 科学哲学

* 现代哲学

o 生存哲学

o 分析哲学

o 人文哲学

o 解释学

o 符号学

o 实用主义哲学

* 学

o 医学学

o 教育学

o 政治学

o 家庭学

o 生命学

o 生态学

* 美学

o 美学史

o 艺术美学

o 技术美学

* 形而上学

* 现象学

* 过程哲学

* 知识论

* 死亡哲学

* 人生哲学

* 法律哲学

* 心灵哲学

* 墨家哲学

* 当代英美哲学

* 比较哲学

* 当代法国哲学

* 哲学哲学

与哲学相关学科

* 相对论

* 量子力学

* 混沌学

* 弦理论

* 思维科学

* 人工智能

* 心理学

* 信息论

* 语义学

* 科学社会学

* 逻辑学

* 科学学

* 控制论

* 机械论

其他与哲学相关的学科

* 宗教哲学

* 政治哲学

* 法律哲学

* 物理哲学

* 天文哲学

* 化学哲学

* 语言分析哲学

* 佛教哲学

* 教父哲学

* 教育哲学

* 语言哲学

o 日常语言哲学

* 自然哲学

* 经济哲学

* 同一哲学

* 思辩哲学

* 生物学哲学

*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 历史哲学

* 易学

* 经学

* 玄学

* 灵源泛哲学体系

哲学命题

* 自由意志

* 决定论

* 因果律

* 随机性

* 白马非马

* 百姓日用即道

* 悖论

* 变化日新

* 辩者二十一事

* 仁为万物之源

* 体用一源

* 天不变道亦不变

* 天道自然

* 万物皆备于我

* 物极必反

* 心统性情

* 心无本体

* 新故相除

* 形质神用

* 性即理

* 性日生日成

* 一分为二

* 一物两体

* EPR悖论

* 坚白相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