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大奥运会盈利
历史上各国举办奥运会的成功之处?
84年美国洛杉矶
美国驻华使馆商务参赞庞韬文先生:洛杉矶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洛杉矶是第23届奥运会唯一的申办城市,但正是从洛杉矶开始,奥运会不再是主办城市与国家的负担,奥林匹克营销真正发挥了作用,商业奇才彼得·尤伯罗斯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奥运养奥运”的新思路,通过他的有效运作,洛杉矶奥运会实现了历史性的2.5亿美元盈利的突破。到亚特兰大奥运会,奥运市场已经发育较为成熟,亚特兰大奥运会几乎完全是靠商业运作举办的,事实证明奥运会成了体育市场最大的蛋糕。
美国奥运会的特色和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良好的商业运作,包括电视转播权、门票销售和赞助。提起教训,我们都会想到盐湖城冬奥会。奥运会的前期准备阶段(盐湖城贿赂丑闻)出现了一些麻烦,我们奥委会的财政管理还缺乏透明度,这也是北京需要吸取教训和注意的地方。但我相信盐湖城冬奥会本身非常精,组委会罗姆尼表现得非常出色。
88年韩国汉城
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使世界第一次走近韩国,韩国人在大赛期间表现出的良好礼仪给人们留下了良好印象。韩国官员也曾公开表示,奥运会的举办,大大提升了国民素质,激发和增强了韩国人的爱国热情。据统计,奥运会期间,共有2.7万余名志愿者为大赛提供服务。
事实上,韩国自古就崇尚儒教和礼节,具有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礼仪基础。在奥运会比赛前后,这样的礼仪教育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强化。韩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无疑都受到了良好的熏陶。
尤为难得的是,在细微之处下功夫。比如,鼓励国民在电梯中相遇首先打招呼,每天让行十次,培养交通文明,对别人的礼让以微笑作为答谢。还有倾听他人讲话,拒绝脏话等等礼仪。
在家庭礼仪教育方面,大人的行为习惯具有无声的影响力。为此,以家庭礼仪为中心,孝道、和谐、为他人着想成为赛事之前韩国家庭教育的重点。为使大人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奥运会前,韩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秩序教育、亲切教育、清洁教育”活动。大人守秩序,孩子们自然就会跟着学,从礼貌精神、礼仪形式到实践行动,潜移默化,将文明礼貌向制度、习惯、文化方向推进。
此外,韩国的媒体也功不可没。为使市民讲文明懂礼貌,韩国电视每天播放一分钟的公益广告,并号召家庭成员共同收看。其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广告词:“我的亲切是整个社会的笑脸,整洁的街道就像开心的面庞,对外国客人的热情是成功的捷径,庆典只是一瞬,心意永存,大会成功我的人格成。”
汉城奥运会期间,韩国当时的口号是:“谦让之心,语言得体,姿态端正”。奥运会之前,教育部门都制定了走廊、楼梯、食堂、商店、运动场等公共场所中应遵守的礼仪,强调勤勉、诚实、节制、礼节、责任、孝道、秩序等。学校还教育学生无论在何处都要排队,在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不得妨碍他人,不高声说话,保持清洁等等。
奥运会期间,虽然体育场内观众众多,但看台上基本没有垃圾,这一点给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举办赛事前,学校还向学生介绍参赛国的大众文化和生活习惯。为了和参赛国拉拉队一起加油助威,学校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国家的语言。为给外国朋友当好向导,学校还组织了“了解你的周围”活动,让学生掌握身边的医院、银行、邮局、特色饭馆、物美价廉的商店、旅馆和风景名胜等外国朋友可能去的地方。
据统计,汉城奥运会纯收入至少达4亿美元,奥运会的举办使汉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00澳大利亚悉尼
2000悉尼奥运精神
悉尼进入奥运筹办期后,奥运组委会倡导的“2000悉尼奥运神”在悉尼乃至澳大利亚发扬光大。几乎所有的澳大利亚人都热情心、支持、参与奥运会,这是本届奥运会最成功之处。
澳大利亚人热运动,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也因此他们在本届奥运会上取得了12金、25银、17铜的优异成绩,在排名榜上列第4位,这是澳在历届奥运会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在悉尼赛场上,澳观众除了他们酷爱的游泳外,也喜欢看田径比
赛,就是手球、举重和水上运动等“冷门”项目,他们也热情有加,赶老远的路前去观战助威。据奥运组委会公布,本届奥运会门票销售率高达92%,不仅超过了亚特兰大奥运会82.7%的销售率,而且创下了奥运会门票销售率的最高记录。
赛场上当澳运动员与别国运动员决战的关键时刻,澳观众也为有
可能创出好成绩的别国运动员鼓劲。在男子跳远赛场上,澳大利亚运动员陶利马在全场观众的助威声中奋力跳出了8.49米的好成绩。只剩下古巴运动员佩特里索的最后一跳了,此时,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响起,正是在澳大利亚观众的鼓励下,佩跳出了8.55米的本人最好成绩,压倒陶而夺冠。就是在看到自己的选手在20公里女子竞走比赛中一路领先离终点仅200米时被裁判罚下时,他们也平静地接受事实,尊重裁判的判罚。澳观众的表现令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大为感动,他一再说,澳观众真正懂得看比赛,真正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奥运精神还在参加奥运会服务的4.6万名志愿者身上得到了充分
发扬。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不取分文报酬地默默奉献,在中央火车站,志愿者们的任务是引导观众有秩序上车,他们因此连比赛场馆的边都挨不上,电视转播也看不见,但他们心甘情愿,一心一意地为奥运会工作。
创新使奥运充满魅力
本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因设计者匠心独运,巧妙构思,
给了全世界一个耳目一新的惊喜。
圣火台是历届奥运会必不可少的,此次根据澳大利亚被大洋环抱
的地理特点,设计者安排从水中点燃圣火,喻意奥运精神在水与火中常青。圣火盘被设计成飞碟状,与闭幕式的“星空”遥相呼应。
闭幕式上,F111战斗机从圣火台上空掠过,圣火熄灭,被带向无边无际的太空,象征着奥运精神普照宇宙。与此同时,从奥林匹克体育场开始,沿着巴拉马塔河至悉尼湾的海港大桥46处同时燃放焰火,形成“闪电之河”,好似又从回到人间。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多美的意境!每个身临其境者都会情不自禁为奥林匹克欢呼。
本届奥运会上,一批奥运记录被刷新,也是澳把科技引进竞技体
育的结果。澳著名运动员索普率先使用“鲨鱼泳衣”获得了3块金牌。女子400米跑冠军、澳土著运动员弗利曼穿的“太空跑衣”,也是首次出现在奥运会田径场上。创新使运动员有了更大的发挥天地。
奥运会的交通问题历来是比较头痛的事,也是奥运会成功与否的
关键之一。悉尼奥运会首次把地铁建到了奥运公园内,与奥运会比赛场馆连接,外联四通八达的悉尼交通网。根据奥运会人流大的特点,组织者严禁私人小汽车进入奥运场馆附近,尽量减少公交车辆的使用,把地面空间留给步行者,绝大部分的观众都通过地铁出入比赛场馆。用电脑控制的地铁在奥运公园与邻近的中转站之间穿梭来往,使奥运会期间的交通始终保持畅通。
“悉尼模式”使奥运焕发活力
人们对染上商业色彩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批评甚多,而悉尼奥运会禁止在比赛期间进行不正当的商业活动,在比赛场内设置充满商业气味的广告,同时又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尽量把规划与企业承办奥运结合起来,这种被称为“悉尼模式”的办会方针,使奥运焕发了新的活力。悉尼奥运会实现了塑造城市国际品牌的目标。在悉尼奥运会之前,欧洲民众普遍认为悉尼不过是农村,奥运会让悉尼独特美丽的风光和现代化形象世界闻名,国家、城市和相关产业的能力得到广泛认同,快乐友好的澳大利亚人民为各国所认识。由此大大改善了悉尼文化经济发展环境,全面促进了国家与城市国际化的进程。
悉尼奥运会的运动员村是历届奥运会最好的,但在这个项目上奥
运组委会没出一分钱,新南威尔士州仅根据政策把昔日的一块荒地批给了开发商,由开发公司投资开发成居民小区。开发公司与运组委会签订合同,保证无偿、优质、及时地提供运动员住房。而奥运会结束后,运动员村的房屋已有80%售出,不仅开发商赚了钱,组委会也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据悉尼奥运组委会奈特透露,本届奥运会票房总收入是3.76亿美元,纪念品销售赢利2.13亿美元,组委会收到赞助金4亿美元,三项合计是9.89亿美元。另据国际奥委会的统计,上述3项仅占奥运会市场总收入的28%。此次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收入是19亿美元,赞助收入是5.5亿美元。按规定,这2项国际奥委会收入的70%将划归奥运组委会和澳大利亚奥委会,因此,澳主办这次奥运会的总收入预计将达20亿美元。扣除投资,收支平衡、略有盈余已成定局。
另外,奥运还将给澳带来一些长期利益。如,澳旅游业在奥运会
期间的收入是8.8亿美元。而据澳旅游局预测,奥运带来的旅游效应,将使澳今后4年内吸引海外游客2200万人次,收入逾百亿美元。
2004希腊雅典
国际奥委会第28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国际夏季单项体育联合会丹尼斯·奥斯瓦尔德在雅典总结会上发言时归纳了雅典奥运会成功举办的七条经验。
奥斯瓦尔德说,第一是要有非常明确的奥运会筹办目标和理念。第二是建立强有力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国际奥委会等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作。第三是保持良好的信息传播机制,让参与奥运会筹备工作的各方都能全面了解包括交通、住宿、安保等各方面的筹备信息,避免产生误解。第四是要充分发挥合作伙伴的作用,同时借鉴、学习往届奥运会的成功经验。第五是要充分利用火炬传递等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使之深入人心。第六是要充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第七是各项筹备工作都应该尽早着手,从而有充裕的时间应对不可预料的困难。
安格洛普洛斯夫人:参加雅典奥运会的国家和地区是最多的,参赛的运动员和参加报道的记者人数也是最多的一次。我们第一次进行了全球火炬传递,火炬也来到了北京。我们还拥有奥运会历史上最多的志愿者。在总人口不到1200万的希腊我们拥有6万的志愿者。
附:连续五届奥运会赢利模式 ://news.sohu/39/95/news210159539.shtml
我国举办奥运会赔多少钱
办奥运有赚有赔
年洛杉矶奥运会
在此之前,举办奥运会基本上是赔本的,举办国更多地将其视为“形象工程”。年,洛杉矶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奥运养奥运”的新思路,原耗资5亿美元,后来共盈利2.5亿美元。
1988年汉城奥运会
成本为40亿美元,组委会通过企业赞助、出卖电视转播权(约4亿美元)等途径,使这届奥运会盈利3亿美元。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一共投入94亿美元,其中60%为民间自筹,再加上其他方面的直接和间接投资,总额达到240亿美元,这些资金绝大部分都用于市政建设上。共盈利500万美元。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开支超过17亿美元。但这是一届极具商业性的奥运会。连市中心的每一寸土地都明码标价,可口可乐、IBM、耐克等品牌商标随处可见,商业色彩甚至冲淡了奥林匹克运动的追求。盈利1000万美元。
2000年悉尼奥运会
用去15亿美元。这届奥运会依靠出售电视转播权、门票等各种收入,赚了7.98亿美元。
2004年雅典奥运会
共花费了约90亿欧元(约为116亿美元),大大超出当初24亿美元的预算。回归发源地雅典的这届奥运会成为历史上最“昂贵”的一届奥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
根据北京申奥报告列出的预算,北京奥运会通过市场开发等可获收入16.25亿美元,支出16.09亿美元,预期结余1600万美元
奥运会能不能带来一些经济红利
奥运会是个体育比赛,同时也是一次经济比赛,是一个国家国力的体现。奥运会与经济密切相关,自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奥运会对当地经济基本上都产生了较好的效益,这也是各国竞相申办奥运会的一个原因。巴西尽管目前遭遇极大的经济困难,但奥运会也许会带来未来良好的效益。
经济危机给巴西带来很大困难
对于眼下的里约奥运会,不少经济学家和分析师发布了各种经济分析报告,由于目前巴西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举办奥运会遭到很大困难,奥运会会带来经济振兴吗?8月1日高盛分析师AlbertoRamos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奥运会相关投资产生的刺激过小,不足以产生重大经济红利或经济脉冲,因为巴西经济规模较大(约1.8万亿美元)。
这次里约奥运会的确与前几届有很大不同。2009年申奥成功时,巴西经济形势很好。作为金砖五国之一迅猛发展,2010年经济增长率达7.5%,创造了这个国家过去24年来的最高纪录。2000~2010年,巴西的年均GDP增速没有一年低于5%,2012年,巴西甚至挤掉英国,一度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进一步扩大,价格大幅下跌,巴西因铁矿石及原油等能源价格低迷、经济转为下滑。2013年起,巴西GDP增速逐年递减。2015年,巴西GDP甚至萎缩了3.8%,创下35年来最差纪录。同时,巴西的失业率从2012年6.1%的相对低谷恶化到2016年5月的11.2%。一同上升的还有巴西的外债总额储量,这一数字已从2010年的3531.6亿美元上升到了2014年的5568亿美元。此外,巴西的通胀率也在2015年达到了10.67%的两位数水平,仅次于2013年14.7%的历史高位。巴西央行上周发布的最新《焦点调查》报告显示,巴西今年经济将衰退3.27%,通胀率则高达7.21%。在滞胀的压力下,目前巴西金融机构实行的基准利率达14.25%,为十年来最高。
在这种背景下,奥运会巨大的投入的确对巴西压力很大。6月公布的里约奥运预算显示,巴西已为奥运会的举办投入了至少110亿美元。首先,里约奥组委用于奥运会、残奥会的资金约74亿雷亚尔(约合22亿美元);第二,巴西对奥运所需的基础设施工程投入约66.7亿雷亚尔(约合20.53亿美元);第三,巴西用于改进交通、环境等永久性基础设施投入约246亿雷亚尔(75.71亿美元)。
由于资金紧张,奥运各项开支都需要“精打细算”,奥运开幕式也不例外。本届奥运开闭幕式的预算据报仅为上届伦敦奥运的十分之一。
奥运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不错
那么,巴西能不能从奥运会获得经济“红利”呢?
从历史上看,30年来奥运会的经济账都是算得过来的。奥运会虽然耗资巨大,但同时,奥运会又是“注意力经济”的最高表现形式,往往能创造出文化活动中最大的经济效益。
奥运会能够创造经济效益还是从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美国商人尤伯罗思横空出世,尤伯罗思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开源节流,修旧利废,在场馆建设上几乎没有投入,开创了奥运会经费自给有余的历史。
从奥运会主办国获得的效益的主体看,其经济效益可分为组委会经济效益和主办国经济效益两类,又称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奥运会的直接经济效益,又称为赛会经济效益,是指比赛组委会通过增收节支而直接获得的效益,一般以组织业务费的开支与组委会收入之比来衡量:经济效益比率=组委会收入/比赛业务费开支。
比率小于1,即为亏损;超过1,即为盈余。自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各届的经济效益比率均超过或达到1,说明各届奥运会都没有亏损。
从直接经济效益看,奥运会都不错,这次里约奥运会最终结果如何还需要等待结束之后才知道,不过,从里约奥运会网站的数据看,预算也是平衡的。从这张里约奥运会预算图看,预算本届奥运会的支出为74亿雷亚尔,支出由9部分组成,其中最大的为行政和商业服务,占26%。但是,预算收入也是74亿雷亚尔,其中,当地赞助商占40%,国际奥委会贡献占25%,门票收入占16%,国际赞助商占12%,另外7%为授权许可与其他盈利。
如果最终结果与预算一致,那么,里约奥运会经济效益比率为1,总体平衡没有亏损。
奥运会的间接经济效益,又称奥运会宏观经济效益,是指通过承办奥运会对主办国所诱发的连锁经济效益。与直接经济效益相比,奥运会的间接经济效益更大、影响更为深远,有些甚至一时难以估算。奥运涉及的领域主要有交通运输、信息通讯、能源供给、环境保护、基本建设、旅游餐饮、媒体广告和体育产业等等。
如旅游方面,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旅客多达30多万人,收入多达30亿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海外游客有25万人,给澳大利亚带来至少37亿美元收入,当年旅游收入约占澳大利亚经济的10%。
基本上奥运会都给当地经济带来了良好的效益,年洛杉矶奥运会给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带来了32.9亿美元的效益;1988年汉城奥运会给汉城增加了亿美元的效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给乔治亚州带来了51亿美元的效益;悉尼奥运会使新南威尔士州的生产总值在12年内增长了63亿美元。
最新的是伦敦奥运会,2014年7月英国公布的一份报告称,英国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得到的后续经济收益已经超过140亿英镑(约合240亿美元)。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2012年伦敦奥运会,不仅是一项令人叹为观止的体育赛事,还为整个英国带来了持续的经济和体育遗产。”
借奥运巴西股市涨幅全球第一
这次里约奥运会尽管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借奥运会东风建设了地铁等不少基础设施,用于改进交通、环境等永久性基础设施投入约75.71亿美元。里约帕埃斯说:“我们利用奥运会契机吸引投资,做一些我们本来也要做的事情。”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从长期看对经济发展还是有利的,能够为巴西经济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实现对吸引投资、服务贸易、拉动内需三大领域的带动作用。巴西委托智库管理机构基金会(FIA)做的报告显示,巴西国内有55个行业能从举办这项大型赛事中获益。排在首位的便是基建业,至少能获益10.5%;其次是地产业(6.3%)。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曾在今年5月16日的报告中指出,里约奥运将使得相关城市的基建永久性地改善,同时还能短期内产生税收效应。报告认为,举办奥运将催生71亿美元的基建投资机遇,并且这种投资的回报是长期的,不仅局限于“奥运季”。
因此,巴西目前的经济困难可能短期内难以改变,奥运会的拉动作用有限,但长期来看,这些建设会逐渐产生影响。所以,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目前巴西经济表现不佳,但是,巴西股市今年以来却是大幅上涨,截至本周三,巴西股市今年涨幅高达30%,和阿根廷并列全球涨幅最大的股市,表现远好于美国股市,显示投资者看好巴西的未来。而且,7月以来巴西股市上涨了10%,在全球股市中表现最好,说明临近奥运会,投资者信心增强。
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总体是正面的,当然,也不能夸大这种影响,经济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全球环境和本国的经济结构等因素,比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虽然当时很成功,但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以及本国自身的问题,希腊经济陷入困境,至今还没有走出泥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