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篮球甲级联赛-罗马尼亚篮球领袖杯赛程
篮球明星的球衣号码有什么讲究?
球衣号码是球员在球场上的代号,为了方便裁判用手势表示球员的数据,跟球员的实力没有关系。
球衣号码是球员自己选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号码,一个队内的球衣号码不能有重复的情况,并且号码要在0-99之间。
像0号:此号码全联盟有5人使用,其中最出色的当属奇才队的当家球星阿里纳斯。
00号:不知道是谁创造出这么个号码与0号相区别,一直以为这个号码是奥斯特塔格的专利,没想到这个号码鹰队的托尼。
参考资料
开拓者球员选择现在的号码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和故事:
达米安-利拉德|0号:
全明星球员利拉德花了很多心思在选择球衣号码上面,最终他选择的“0”号,就像开拓者摩达主场的播音员Mark Mason在出场介绍时说的“字母O”一样。这样介绍利拉德,目的是为了纪念塑造他篮球生涯的三座城市。
利拉德在奥克兰成长,大学时期在犹他州奥格登的韦伯州立大学度过,最终来到俄勒冈唯一一支NBA球队开拓者。利拉德2012年7月曾经在推特上解释了他为什么选择0号,他这样写道:“我小时候在奥克兰成长,长大后在奥格登学习,现在在俄勒冈为我的球队奋斗。”
阿伦-克拉布|23号:
克拉布知道你在想什么,你肯定会认为他穿23号是因为乔丹。“大家肯定会那样想,但是其实我只是喜欢这个号码,因为它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时的号码。那时,我大概五六岁吧,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号码,所以我就问‘23号可以吗?’,从那个时候起我就穿23号了。”
尼古拉斯-巴图姆|88号:
关于巴图姆为什么选择88号的故事和这个号码本身一样都不寻常。他曾经试过选择5号,因为这个号码是他的母亲为他在法国诺曼底第一次打球挑选的,不过很不幸鲁迪-费尔南德斯当时身着5号。紧接着他又选择了8号,这一次他又被告知这是马特里-韦伯斯特的号码。就这样,巴图姆一共选择了6次球衣号码,这6次不是因为球衣号码已经有了主人,就是因为号码已经退役。
最终,第7次时,他选择了一个无论如何也不会被否定的号码——独一无二的88号,而他选择88号是因为他出生于1988年。“88是我的生日,只要我在开拓者一天,我就会是88号。”
克里斯-卡曼|35:
实际上,卡曼整个篮球生涯都一直身披35号,这可以说是巧合,也可以说是为了纪念已故凯尔特人球星雷吉-刘易斯。“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35号我从一个大盒子里面随便拿出来的”卡曼说道,“这就像大家都来抓球衣号码,我恰巧拿到了35号。而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很喜欢刘易斯,我认为他很棒!”
CJ-麦科勒姆|3号:
麦科勒姆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穿3号球衣,为了致敬NBA球星阿伦-艾弗森。为什么会是艾弗森呢?“轻巧灵动的后卫,出神入化的变向。” 麦科勒姆这样说,“我一直都喜欢3号,而且艾弗森也穿3号,所以这也是挺巧的。”
罗马尼亚足球世界杯最好成绩
罗马尼亚足球世界杯最好成绩是94年世界杯。世界杯小历史,1994世界杯A组,一球小胜,罗马尼亚喜提小组第一。足球运动在罗马尼亚各地的不断普及,罗马尼亚与1908年创立了足球协会,在两年以后正式创办了罗马尼亚的全国联赛。1999年12月21日罗马尼亚国家队队长哈吉因其不凡的领袖气质和对罗马尼亚足球的贡献被评为罗马尼亚二十世纪最佳足球运动员。哈吉于1981年首次代表国家队出战,在他光辉的职业生涯中曾先后效力于西班牙马德里队和巴塞罗那队。94年世界杯他率领罗马尼亚队进入四分之一决赛,是罗马尼亚足球史上国家队取得的最好成绩。
世界杯的由来是什么。
世界杯作为单一的体育项目,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体育项目。世界杯渊源始于20世纪初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特别是在安特卫普1920年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在那届奥运会上,南美、亚洲及非洲的14个国家参加了奥运会的足球项目。1928年17个国家参加了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但直到这时还没有成型的世界杯诞生。
直到1930年5月26日,国际足联决定独自举办足球比赛,从此诞生了世界杯。在1936年国际足联总会上,会长雷米特通过了“举办FIFA成员国足球协会的所有国家队都可参加的第一届FIFA世界杯赛”的提案。
他们选择在奥运会的中间年度比赛,并且决定每隔4年举办一次世界杯,在法国举办完第三届(1938年)比赛之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杯比赛中断了12年。战争一结束,巴西就在1950年举办了第四届世界杯赛。
德国、南非、英格兰、摩纳哥和巴西参与了2006年世界杯的申办,但是巴西在最后时刻退出。在最后的投票中,德国以12票比11票,以一票的优势战胜了南非,获得了2006年世界杯的举办权。这是德国第二次举办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德国上次举办世界杯是在14年。
为了申办成功,5个国家可谓想尽办法,从国家元首到政党领袖,明星艺人到少年儿童,纷纷投身到这场轰轰烈烈的申办活动之中。其中英格兰在这场争斗中,资金投入最大,居然达到了13亿英镑。
尽管德国的足球传统与经济实力都能保证其成功举办2006年世界杯,但在申办2006年世界杯的时候,南非的呼声却是最高,因为按照各大洲举办世界杯的顺序这次理应轮到非洲国家举办2006年世界杯,而国际足联布拉特也在各种场合表示支持南非。而在2006年世界杯国际足联执委最后投票之前两天,巴西由于里约热内卢申办无望转而支持南非,以换取南非支持巴西申办2010年世界杯。对南非人这一招,德国足球名宿贝根鲍尔表示:“世界杯申办居然公开搞台底交易,我真想退出。”英国首相布莱尔甚至暗示要放弃争办2006年世界杯赛。
德国能够成功申办2006年世界杯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德国足球的人特贝肯鲍尔,他在各种场合的游说以及他本人在世界足坛的地位可以说对德国的成功申办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另外德国表示将对国际足联在世界杯比赛期间的巨额收入免税,这一举措对国际足联执委来说是也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在最后的投票中,在第一轮投票中,摩洛哥获得3票,英格兰获得5票、南非获得6票、德国获得10票,摩洛哥首先被淘汰。第二轮投票中,德国和南非各得11票,英格兰得到2票。最后关键一轮中支持英格兰的2票里1票转向德国,另1票弃权。这样德国以12票比11票获得了2006年世界杯的主办权。
德国能够如愿获得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的主办权期间经历了长达7年之久的申办之路。1993年6月2日,德国足协副福尔费尔德向国际足总递交了关于申办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的第一份申请,可是申办过程并非一帆风顺。1995年夏天,国际足总和欧洲足联之间发生冲突,欧洲足联在一份文件中要求从2006年起,国际足总会长和世界杯赛主办国在各大洲之间轮流坐庄,而且从欧洲开始。对此国际足总予以回绝。
德国还遇到了来自本洲的强劲对手英格兰的挑战。1996年6月,第10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在英格兰举行,英格兰借机大肆宣传自己,并打着“让足球回家”的口号,将96年办成了当时最大和最成功的一届。
1998年12月15日,贝根鲍尔正式接手申办委员会的领导权,结果如愿以偿。
他们选择在奥运会的中间年度比赛,并且决定每隔4年举办一次世界杯,在法国举办完第三届(1938年)比赛之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杯比赛中断了12年。战争一结束,巴西就在1950年举办了第四届世界杯赛。
关于世界杯的点点滴滴
我对世界杯的爱
源自一个人
罗纳尔多~
是这个“外星人”让我爱上了足球
是这个外星人让我们爱上了世界杯
是这个外星人让我欢喜
是这个外星人让我流泪~~
无需再这个名字前面加修饰
只有他可以自豪的使用这个名字~
罗纳尔多
我的最爱~
世界杯将参加决赛阶段的球队增加到24支是在哪一届?
1.赛场外的争夺战争夺领导权
从1982年在西班牙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杯赛,到2002年在韩国和日本举行的第十七届世界杯赛,世界足球的历史经历了最为动荡的20年,各种矛盾先后爆发,两任国际足球联合会阿维兰热和布拉特分别取了保守和灵活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事方式,试图通过这个世界上最富有又最权威的单项体育组织,引导足球运动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但是,在这个成员复杂、利益不均的大家庭中,不能没有家长和家规,而家长又永远无法牢牢控制所有成员的思想和行动,毕竟“孩子们”已经长大或正在长大。于是,世界杯赛成了谁都离不开谁的纽带和争权夺利的价值链。
围绕世界杯的定位,国际足联与欧洲和南美足球界的巨头们总有喋喋不休的争论。没有谁能否认,欧洲和南美代表着世界足球的最高水平,是现代足球运动的竞技支柱。但是,同样不能否认,欧洲和南美赛场上的绿茵大战,正是由于在两大洲以外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才能如此兴旺。世界足球运动这座宝塔从基座到顶尖的所有问题,都是它的领袖们无法回避的,必须得到妥善处理,而不能仅在口头上许愿。
欧洲人跟南美人在足球利益上也时有争端发生。从骨子里说,欧洲中心论一直是欧洲人丢不下的意识。1904年,国际足联正是在荷兰、法国、比利时、丹麦、西班牙、瑞典和瑞士这7个欧洲国家发起下成立的,其总部先后设立于法国巴黎和瑞士苏黎世,始终不曾离开过欧洲。14年巴西人若奥·阿维兰热当选之前,国际足联的六任都是欧洲人,而历史上担任过秘书长一职的7人全部是欧洲人。在阿维兰热行将告退的1998年,瑞士人布拉特和瑞典人约翰松展开了激烈的竞选,周游列国拉选票。最终,布拉特以“为足球,足球为”的动人口号、多年担任国际足联秘书长的资历和有嫌疑没证据的台下动作,当上了第七任FIFA。其实,无论那场竞选的结果如何,国际足联连同它所主办的世界杯赛都已注定要回到欧洲人领导之下,只是亚非国家更希望布拉特在竞选中答应的事情能够说到做到。
布拉特竞选成功之前,全世界足球界很少有人见过他单独行动。在人们眼中,他始终是阿维兰热的助手。出席各种活动和在公开场合露面时,他几乎是阿翁的随从,甚至在许多会议上甘当阿翁的译员,不像国际足联的秘书长,倒像是的秘书。这种作法不乏韬晦之意。实际上,他不但对国际足球运动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现象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有时与阿维兰热的看法相左。久而久之,便有舆论放出风来,将这种矛盾越来越表面化。难得的是在包括向亚非国家推广足球运动和世界杯赛改革等重要议事中,布拉特支持着阿维兰热,而在布拉特与约翰松争权的时候,阿维兰热也支持了布拉特。
国际足坛的权力斗争错综复杂。同为巴西人的阿维兰热与球王贝利不和,贝利支持约翰松接替阿维兰热的之职,阿翁提议让布拉特来干。其间,利益与策略交替发挥着主导作用。世界球王贝利作为1998年世界杯赛法国组委会两之一的普拉蒂尼与布拉特关系甚笃,他既不公开反对国际足联对法国组委会的种种指示,又以个人前程为代价充当布拉特的竞选伙伴。法国足协的立场和普拉蒂尼的人缘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欧洲国家支持约翰松的一致性,直至影响到竞选的最终结果。
对世界上众多国家的足球协会来说,一会儿听到贝利说“我们不是生活在独裁统治之下,我不会像以前那样周游世界为阿维兰热拉选票了”,一会儿又听到阿维兰热反驳说“想想我是怎样使他17岁就代表国家队参加世界杯赛的吧”。这种空气让人受够了,加之约翰松一句“国际足联一职应当属于欧洲人”,欧洲至上的思想十分露骨,无意之中促使世界足球界接受了温和的布拉特。
为解决“提前多长时间召回国脚备战世界杯赛才算合理”的问题,各国俱乐部与国家队之间时常发生争议。早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阿维兰热就表示,要研究制定一份统一各国联赛赛期的全球时间表,相应的问题是各国参加联赛的俱乐部数量也必须尽量平衡,以消除可能对世界杯赛质量下降形成的威胁。布拉特就职伊始,更积极推行这一主张,并像他当初建议扩大球门、脚发界外球和允许教练员在比赛进行过程中请求暂停一样,提出越来越大胆的改革建议:将世界杯赛周期缩短为两年一届。
国际足联这些想法的根基就是确立世界杯赛至高无上的地位,绝对不能让日益昌盛的各国职业联赛遮掩世界杯赛的光芒,攫取国际足联依赖世界杯赛所获得的巨大经济利益。瑞士街头随处可见配有布拉特形象的瑞士银行广告,画面上的布拉特身下用一行小字标出他在国际足联的身份。这无疑告诉他的对手,布拉特深知金钱的作用,也懂得到哪里去找钞票!
争占高份额
自从1934年的第二届世界杯赛开始实行赛制度以来,欧洲便拥有最多的决赛席位。最近20年当中,是否能取得进入决赛阶段比赛的“入场券”,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足球发达程度的标志,竞争也愈演愈烈。国际足联不能不考虑利益的均衡。阿维兰热不愿把与欧洲足坛的关系弄得太僵,又不能忽略足球运动不发达国家所潜在的巨大足球,特别是人口众多的亚非国家。在国际足联大家庭中,差不多半数的成员来自亚非国家和地区。直到1998年离开的宝座,阿维兰热仍坚持要适度增加足球运动欠发达地区在世界杯赛决赛阶段的名额,歪供更多的机会让大家共享世界杯足球赛的巨大魅力。
正是在最近20年的世界杯赛中,国际足联取了为决赛阶段“扩军”的办法。1982年的西班牙世界杯赛,阿维兰热首次实施“扩军”,参赛队数由16支增加到24支。由于24不是2的几何级数,世界杯赛不得不修改规程,尝试两个阶段分组循环赛加淘汰赛的赛制。经过8年的调试,人们才完全习惯了一种“优选法”,即通过6个小组单循环赛产生进入淘汰赛的队伍,各组的前两名之外再比较积分、净胜球数和进球总数,选出4个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三名,数量上仍然符合2的几何级数,一点不妨碍接下来的捉对厮杀。
1998年,阿维兰热在权力移交的法兰西世界杯赛上,推出了自己掌管大赛的告别作,将决赛名额增加到32支球队。这一队数是他上台时世界杯赛“容量”的两倍。于是,优选法没用了,几乎再也找不出赛制上的任何弊端。这道数学题的背后深藏着国际足联总也摆不平的名额分配争议。非洲人凭自己打出来的战绩,拿走了5个席位,水平最为落后的亚洲也有4席。结果,晋级淘汰赛时,尼日利亚成了这9支球队的惟一代表,其余8队全部被“消灭”在小组赛中。
强队更有话可说了,欧洲人对拥有全部名额的47%并不满足,当初世界杯决赛阶段总共容纳24支球队的时候,欧洲球队曾经占到了54%。他们主张世界杯赛应当是精英之战,经典之战,不是慈善事业,过多不及格的赛事会影响世界杯赛的声誉。英国人甚至提出,将32支预选赛出线的球队分成两组,分别在两个国家进行淘汰赛,决出16支球队参加第二年的世界杯总决赛。其理由是尽管参赛球队数量增加会满足弱小国家的需求,而球员也乐于从增加的电视收入中获得更多的好处,但对运动员的身体消耗来说,无疑造成了更大的压力。明眼人很容易识破,英国人这个馊主意的潜台词就是弱队参加世界杯赛纯属走过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当然不存在体能储备问题。而那些准备一直踢到冠亚军决战的强队却会因为与弱队比赛,白白消耗体力。
难题随着权力一起转交给了继任约瑟夫·布拉特。一年之后,世界足球实力最弱的亚洲居然向新官上任的布拉特发难,以亚洲代表集体退出国际足联代表大会会场的方式,要挟国际足联增加亚洲球队参加2002年世界杯决赛的名额。身为亚足联官员的中国足协代表张吉龙当即表示这是不明智的举动,但也只能随着大家走出会场。其实只是半个席位,赛南美和欧洲赛区未能直接出线的二流球队巴不得跟亚洲球队打附加赛,凭实力可以并不辛苦就拿到一张廉价的决赛“入场券”,却谁都不肯白送人情,出让半个席位成了交易的筹码。结果,欧洲的爱尔兰队从亚洲最善强硬踢法的伊朗队脚下夺走了那最后一个名额。与4年前相比,亚洲足球无非是由中国取代伊朗,还是有4支球队入围。非洲人在法国世界杯赛上没有继续每届都有惊人之作的传统,也就没有理由多要名额,依然是5个席位。最终,欧洲还是得到了32强中的15个位置,保持了1998年世界杯赛时的名额。在实力就是发言权的国际足坛,事情到此只是告一段落而已。
争当东道主
阿维兰热在任期内主持过6次选择世界杯赛举办地,他也实实在在考虑过将这件世界足坛头等大事交给欧美以外国家操办的可能。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像他盘算的那样。
1987年,在考察摩洛哥能否成为第一个举办世界杯赛的非洲国家时,由于当地不具备电视转播和必要的通讯条件,这让阿维兰热毫无办法。世界杯赛没有电视转播和新闻通讯的宣传推广,不光全世界球迷会骂死国际足联,就是赞助商的唾沫也足以把阿维兰热淹死。解决这个非洲国家存在的难题,还得美国人提供资金和技术。与其如此,不如就将世界杯赛办在美国呢,美国的设备是现成的!
就这样,1994年的世界杯赛成了美利坚的。对阿维兰热来说,反正是转到欧洲和南美以外的国家,他足可以交代了。至于非洲国家承办世界杯赛,只能是“再议”中的题目了。
其实,身为一名世界足球王国的公民,阿维兰热未能替自己的祖国争取一次承办世界杯赛的机会,那才是终生的最大憾事。在确定了第十六届世界杯赛在法国举行之后,阿维兰热确实用了很大精力考虑新世纪第一次世界足球大赛将在哪里举行。按照惯例,首先是不能连续两届由欧洲国家承办,他可以用非常简单的理由将所有提出申办的欧洲国家挡回去。让巴西来办,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可是,巴西足坛内部关系非常复杂,阿维兰热与球王贝利的关系很糟糕,而另一位球王马拉多纳一直等待抓住国际足联的把柄。何况阿维兰热要兑现自己关于让欧美以外蹬地区有机会承办世界杯赛的诺言,机会已经剩下了最后一次。
1996年元旦,阿维兰热在自己的家乡休。他说:“非洲的时代已经来临。为了正确评价他们的努力,我将去南非告诉曼德拉总统,他所在的大洲将举办2006年世界杯赛,非洲终于可以第一次赢得举办世界杯赛的权利。”得知此言的欧洲足联约翰松立即反驳道:“这是滥用个力。国际足联不应该作出任何个人决定,阿维兰热严重践踏了国际足联章程。这个问题应当交给国际足联执委会讨论。”在此之前,阿维兰热的副手郑梦准已经站出来,提出韩国举办2002年世界杯赛的申请。约翰松的话明确反映出继续坚持欧洲中心论的立场。而阿维兰热打出南非这张“牌”,一来是对付韩国,二来是自己曾经以治安状况不佳为由取消尼日利亚举办世界青年锦标赛资格,这正是一个讨好非洲足坛的良机。
郑梦准何许人也?在韩国,有几个超级财团,其中一个就是已有55年历史的郑氏家族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有子女数人,其中最为看好的就是小公子郑梦准。当年与外商谈判,郑老先生总要让郑梦准坐在身旁当英语翻译,在年事已高的时候,又将家族产业的主理权交代给了郑梦准。后来,郑梦准当选国会议员,按照韩国法律规定,议员不能兼任企业职务,遂辞去现代集团董事长职务,专攻政界。尽管郑梦准只是国际足联副和韩国足协,按韩国人的习惯称之为“郑会长”,但是,现代集团在韩国经济当中的地位非同一般,经过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风暴的考验,且兼并了对手,与三星和LG成为韩国三家最大财团的首席。有了这样的背景,连总统金大中有些事情也要托付郑梦准来斡旋。
虽然有些事情是后来逐步演成的,但是阿维兰热还是认真对待韩国人的申请的。除非巴西来办,否则,没有充分的理由不让亚洲国家来办一次。岂料,当国际足联将已经着手研究韩国承办世界杯赛可能性后,日本足协随即表示要加入申办行列。阿维兰热一向被认为把欠发达国家当“王牌”打,此刻,老人面临着退位之前最后一道也是最难的一道题。
申办2002年世界杯赛的两个国家全在足球最落后的亚洲。
1996年3月,一向不大介入纠纷的亚洲足联夏赫致信阿维兰热,建议由韩、日两国足协与国际足联的代表一起协商联合举办世界杯赛的。信中写到:
“在同一的地区,有两个国家为世界杯的举办权进行如此激烈的争夺,还是第一次。亚足联十分关注这场争夺。日本与韩国都有能力把世界杯办得非常出色,要在他们两国之间区别优劣是很困难的。如果只能由两国当中的一个国家来举办世界杯赛,这对亚洲足球是一种损害,对国际足联大家庭也是一种损害。日本与韩国非常邻近,只有80分钟的空中航程,世界杯赛现在已经发展到32支球队参赛,足可以分在两个国家进行比赛。预赛阶段的8个小组可以分成两部分比赛,4个组在日本,4个组在韩国,不会打乱原有的比赛日程安排。欧洲足联已经决定2000年赛由比利时和荷兰联合举办,其他赛事当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夏赫的建议得到约翰松的支持,但是,阿维兰热表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这是不可能的,两国共同举办的方案要是在四五年以前提出,那还差不多。”理由是两国合办有违国际足联章程中关于世界杯赛由一个国家承办的规定。
在积怨难消的争执中,用得上一句中国人最熟悉的名言:“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郑梦准代表韩方表态,接受约翰松的提议,愿意考虑与日本共同举办。由于欧洲人在国际足联执委会中的势力强大,约翰松已经在投票表决之前占了明显的上风。日本足协坚持要一决雌雄,阿维兰热则公开表示,支持由日本单独举办。
1996年5月31日,离国际足联执委会投票时间还有不到24小时,日本足协代表突然转变态度,放弃了单独承办的立场,并致函阿维兰热,接受共同举办2002年世界杯赛的建议。由于提出申办的只有韩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两国又同意联合举办,投票已经没有任何必要。第二天,阿维兰热在执委会会议上被迫提出由两个亚洲国家共同举办2002年世界杯赛,21名执委一致通过。
实际上,韩国与日本长期以来存在着历史和民族的隔阂,非足球因素在申办中调动起对立情绪,政治和经济利益使双方都想借助申办世界杯赛打击对手,树立自己的形象,扩大在东亚地区、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范围的整体影响。日本人说他们的国家已经进行了3年的职业联赛,而韩国的足球职业化进程名不符实;韩国人说他们的国家队4次踢进了世界杯决赛圈,而日本队尚未实现零的突破。这些虽然都是事实,但在国际足联大亨们眼中根本算不得本钱。
近二十年来选择世界杯赛东道主过程中最复杂的一次争斗成为一场以0∶0告终的比赛。90分钟激战打成0∶0,这是规则所允许的。人们应当感谢足球赛规的始创者,百余年来,0∶0这个为众多竞技项目规则无法通过的结局,却给绿茵争斗带来了不尽的悲喜忧欢。绿茵场外争夺世界杯赛主办权的角逐也打成0∶0,本为规则所不容,却也成了各方都得接受的结局。
日本和韩国举办世界杯赛梦想成真,好像都是大赢家,但是,彼此之间并未因合办而踢成平手。在绿茵场内略逊一筹,在申办的角逐中却故作被“逼和”状,日方似乎极不情愿联办。可是,当时的日本队在19年世界杯预赛亚洲十强赛中并无冲出亚洲的绝对把握,一旦失利,2002年将成为世界杯赛历史上第一支借作东之便“免费”进入决赛圈的球队。从纯足球的意义上说,日本人绝对是申办的胜利者。同样不愿联办的韩国人取主动姿态,以平为胜,最终竟虽平犹胜。而国际足联内部各派系头领们到这个时候才真正达成了共识,在各种场合多次发表谈话,以“下不为例”否定了今后世界杯赛可以两国合办的模式,这无异于承认让韩国和日本共办2002年世界杯赛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属不得已而为之。
日本和韩国都曾经举办过奥运会和亚运会,在组织大型高规格世界性赛事方面,双方有着相同的经历,也就有了相同的经验。最终,两国在世界杯足球赛申办之战中打成0∶0,谁也没“得分”,谁也没“失球”,可这并不等于没有个胜负。双方暗自憋着劲,2002年见。
四年以后,国际足联再一次抛弃了非洲。当2006年世界杯赛被确定在德国举行以后,布拉特再次向非洲人许愿:2010年世界杯赛一定选在非洲国家举办。但是,这已经不足以缓解矛盾。忍无可忍的非洲足联内,有人着手准备指控布拉特通过贿选爬上国际足联宝座。
人们终于明白了,国际足联选择世界杯赛东道主的原则其实是由两方面轮流举办,一方面是欧洲国家,另一方面是所有欧洲以外的国家。于是,彻底改为全世界各大洲循环担当东道主的阵阵呼声迫使国际足联不得不作为专题来讨论。不过,结果未必会乐观,布拉特早已有言在先:“我是大家选出来的,应该履行我的使命,除非身患重病,没有权利辞职,放弃使命就意味着背叛。”实际上,左右世界杯赛举办地点这件事的并非个人,而是一种势力。
争霸竞技场
不管国际足联领袖们相互之间怎样争斗,也不管世界足球本身充满怎样错综复杂的矛盾,在一致对外的问题上,这个大家庭的成员还是非常注意维护整体利益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必须确保锅里有肉,确保足球无愧天下第一球的霸主地位,所谓强与弱只是在足球圈子里面的势力对比。这种理念从来没有因为当家人的更迭而动摇。
为了在世界竞技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浪潮中使足球的位置更加突出和稳固,阿维兰热曾经长时期与世界体育界另一位领袖胡安·萨马兰奇“掰手腕”。阿维兰热的年纪比萨马兰奇大4岁,在萨马兰奇当选国际奥委会的时候,阿维兰热已经在国际足联的位子上坐了6年。2001年7月,萨马兰奇将国际奥委会的权力杖移交给继任罗格,人们在向这位81岁的老人表达敬意的时候,难免会担心这个大家庭的新家长能否应付越来越多的麻烦。其理由之一便是3年来,国际足联在阿维兰热告退后,接班人布拉特的日子过得并不好。
在国际体育界两个超级组织及其“巨人”般的领袖之间,对抗与对话只在表面上是两回事,实际意义上没有什么不同,焦点始终围绕着世界杯足球赛和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两项全球瞩目的超级赛事。双方心里都非常清楚,世界体育不存在谁吃掉谁的问题,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文明需要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也需要像足球这样让人痴迷的游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从中为自己赢得最多的利益,这是势所必然。
在足球圈内,阿维兰热本人曾在贫民之中敛财,深知必须重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现实,于是向亚非各国足球界作出各种回报的承诺,并且实实在在地为足球不发达国家办些实事。这些国家大都难得进入世界杯赛的赛场,往往只是每4年在赛中当一次陪衬。这种境遇自然不及奥运会比赛有吸引力。在足球圈外,阿维兰热本人曾经在20岁的那年参加过柏林奥运会游泳比赛,后来还入选过赫尔辛基奥运会的巴西水球队。1956年的墨尔本奥运会和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阿维兰热曾任巴西代表团团长。
萨马兰奇通过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从美国人尤伯罗斯的经营成果中看清了奥运会潜在的巨大社会经济价值。他能够解决东西方分别抵制奥运会这样的难题,努力将奥林匹克家庭成员聚拢在一面五环旗下,相信也能在足球项目的具体条件上灵活处理。没有足球,或是足球比赛水平不高,受损失的当然有国际奥委会一份,而且是一大份。同时,他坚持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业余性质的前提下,必须灵活处理足球、网球等职业化程度很高的项目吸引球星参加奥运会的争议。
两人交手20年,概因所处的位置不同,所持的立场不同,所维护的利益也不同。起初,非职业的足球体制还普遍存在,许多参加奥运会的国家代表队都不是由业余球员组成的。国际足联出于帮助足球弱国的目的,同时也尊重奥林匹克理想,规定欧洲和南美的足球运动员只要代表本国参加过世界杯赛,就不允许再参加奥运会了。这个规定限制了球员在奥运会和世界杯赛上为国家赢得双重荣誉,但是由于欧洲和南美足球发达国家有能力征战世界杯赛的球员,当然都是职业球员中的精英,拒绝他们参加奥运会,对奥运会足球比赛来说,倒也公平。1988年,我在汉城奥运会上亲眼目睹了按照这一规定进行的足球比赛。西德队3∶0战胜了中国队,年轻的前锋克林斯曼强打强突,用身体抵住中国队队长贾秀全,在小角度位置上破门。决赛中,罗马里奥领军的巴西队战胜了拥有米哈伊利琴科的苏联队。10年后,克林斯曼和罗马里奥还在世界杯赛场上担负攻击重任,完成了从奥运会起步,在世界杯赛收山的过程。
1992年,双方为奥运足球发生口角,争执近乎白热化。国际足联甚至扬言不再合作,足球项目将退出奥运会。然而,最终的解决方案是阿维兰热和萨马兰奇都同意把奥运会足球比赛的参赛球员年龄限制在23岁以下,使奥运会足球赛成为一项青年级别的比赛,从而回避了业余与职业的矛盾。
这场角逐的结局应该判国际足联为胜,理由是:国际奥委会的目的在于希望看到所有比赛项目都尽可能展示出世界顶尖水平,这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商业潜力;国际足联的目的在于牢牢保护世界杯足球赛至高无上的老大地位,以实现在国际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和体育多方面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巨大价值。按照双方商定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的办法,奥运会足球比赛的水平和吸引力被限制在世界杯赛之下,注定是二流的。国际足联可以不必再有担心,任何力量都不会比奥运会更可能威胁到世界杯赛了。
在此决定颁布后的第二年,日本足球开始实行职业化体制,推出了有10支球队参加的职业联赛。又过了一年,中国首届职业足球联赛起步。渐渐地,亚洲足坛出现了中国的杨晨、日本的中田英寿、伊朗的阿里·代伊等加盟欧洲俱乐部的地地道道的职业球员。不过,既然已经立下了规矩,不论实行职业化早晚,也不论水准高低,都只能选拔23岁以下年龄段球员组成奥林匹克队参加奥运会。其实,国际足联借助奥运会实现了另一个重要的战略性目标,既创建和完善了世界足球竞赛体制,从此构成由17岁以下世界少年锦标赛到21岁以下世界青年锦标赛,再到23岁以下奥运会足球赛,直至没有年龄限制的世界杯赛这样梯次相连的完整系列。而前3项赛事的作用正在于为各国培养和锻炼后备军提供实战机会,最终保证了世界杯赛的质量和水平,使其成为全球体育的精品赛事。国际足联的经济利益也因此而得到了提高。
欧洲和南美职业足球非常发达,人才储备供大于求,大多数有潜质的年轻球员等不到进入奥林匹克年龄段,早已被有实力的俱乐部据为己有,而且有不乏高难度的职业联赛作为练兵,国家队无需再通过奥运会考查选拔新人。就在出台解决方案的这一年,欧洲的英国、德国、法国、荷兰以及南美的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没有一支球队出席巴塞罗那奥运会的足球比赛。
相比之下,职业足球尚在初级阶段的亚洲国家和非洲足坛更看重奥运会,参加世界杯赛的球员大多经历过奥运会的磨砺,连奥运会的赛也显得非常重要,进军奥运会被看作仅次于进军世界杯赛的大动作。尼日利亚球星卡努正因为是获得亚特兰大奥运会金牌的功臣,在随后的法国世界杯赛上才备受关注。这种多方获益的做法进一步增强和稳固了世界杯赛的绝对权威。
2.金钱、毒品和暴力
世界杯里盛着钱访世界杯足球赛,有时像是初入大观园,不断碰上新鲜事;有时又像踏进教室的学生,虽然不是一无所知,却总会遇上用原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思路无法解答的问题。
中国有许多管理干部曾经喜欢把一些大动作比喻成一项系统工程,玩弄一些“子系统”和“软件”、“硬件”之类的概念。世界杯足球赛却早已形成由国际足联组织、主办国足协经营的传统,投资和盈利可谓大出大进。职业化高度发达的现代足球运动,迫使任何一位世界杯赛的东道主都要具备敏锐的经济目光,做得最“火”的当然是美国人。
1994年,笔者在美国世界杯赛期间所到的场地,大的如洛杉矶玫瑰宛体育场,拥有座位91794个,最小的也能容纳观众5.3万人以上。第一阶段小组赛既有一流的欧美劲旅交锋,也有平淡的亚非球队角逐,无论在哪里观战,都有座无虚席之感,起码看不到成片的空位。美国人的商业意识强,对金钱看得重,算得清,总不会发放成千上万的赠券,更看不到大批少年儿童被组织到现场烘托气氛。可以想像,也可以推算,三百多万张门票将是一笔何等了得的收入。
既然是市场经济,按质论价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只要有美国队出场,票价便可“炒”出百余美元,而意大利队对爱尔兰队的比赛一开场,门外的票贩子不惜以10美元一张的低价,让球票赶快出手,免得成为一文不值的废纸。
上百万各国球迷抵美,带来了交通、旅馆、饮食等行业发财的机会。据当地一家报纸刊出的测算,世界杯赛为东道主赚取了4亿美元。不过,其中并未打入谋取暴利的因素,平时5美元的体育场停车费已增至10美元,附近居民划地为界的家庭临时停车处要价更高到了20美元,而以往举行美式足球赛,停车只收两三美元。
世界杯赛可以生财,也可以生灾。经济法则不仅体现在场外和看台上,也在绿茵场上发生效力。权力极大的国际足联纪律委员会对所有受到红牌处罚的球员,除作停赛处分外,还要进行经济处惩。罗马尼亚队16号弗拉多尤上场才4分钟,便因领了红牌要交出5000瑞士法郎的罚金。有人罚,便有人赏。初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沙特阿拉伯队因战胜了同组的摩洛哥队,每名球员获得3000美元奖金。此前,他们虽然输给了荷兰队,但是“打出了风格和水平”,每人仍有1000美元的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