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体育播报

瓦尔德内尔vs-瓦尔德vs柏林联队

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的人物生平

瓦尔德内尔vs-瓦尔德vs柏林联队

里希特霍芬出身名门,身世高贵,相貌英俊,性格坚毅,办事果敢,技艺不凡。凭着标准的骑士风度、盖世无双的战功以及他那独特迷人的作战风格征服了无数人的心,也包括痛恨他的敌人,他驾驶着那架使其得名的“红爵”大红色阿尔巴特罗斯三翼战斗机席卷整个西线战场,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四处滚动,给敌人带来痛苦、恐慌、惊悸和战栗,给自己人带来欢乐、喜悦、慰藉和自信。里希特霍芬奇特而巨大的魅力使他成为人类空战史上最负盛名的空中英雄之一。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于1892年5月2日出生在德国布列斯劳(现在是波兰境内的沃洛克劳市)。他于1918年4月21日在索姆河上空阵亡,年仅25岁。他被德国公众称为红色飞行员,而在英国的宣传机器中,他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红男爵”。

他是一个时代的英雄,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理想、憧憬与现实。 曼弗雷德·阿尔布雷希特·冯·里希特霍芬是普鲁士贵族阿尔布雷希特·冯·里希特霍芬少校和他的妻子库宁古德所生,“里希特霍芬”是“公正廉明”的意思,这个姓氏早先由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一世赐给他的家族。曼弗雷德是少校的3个儿子中最年长的(他上面还有一个叫伊尔丝的姐姐)。在穷兵黩武的德意志帝国教育制度下,曼弗雷德11岁即进入霍尔施泰特的少年军校接受军事训练,后被推荐到陆军学院深造。曼弗雷德是一个出色的运动员,但他承认自己文化成绩并不十分优秀,后来因为在体操项目上的才能而得到过奖学金。早在军校里他便显示出卓越的马术天赋,这也是他日后进入骑兵部队的一个契机。1911年4月,曼弗雷德毕业后被分配在第1枪骑兵团(“亚历山大三世”团)——一支以血红色作为标志的精锐部队。1912年他晋升少尉。

不走运的是在二十世纪初,骑兵部队已经明显落伍。马克沁重机枪的发明使得骑兵失去了机动作战的天地,堑壕战、阵地战成为地面战斗的主流。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后,曼弗雷德曾被分配至军队后勤部工作,但因其不甘平庸,故写信给柏林方面,表明自己希望能在新兴的航空领域挑战自我。于是他在1915年进入航空战斗群,由于训练仓促无法让他独立飞行,曼弗雷德在天上的第一个差事是当侦察员。但是当他遇到奥斯瓦尔德·波尔克后,一切都起了变化。和当时很多飞行新手一样,曼弗雷德将波尔克视为英雄和偶像。在波尔克的影响下他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飞行员:1915年10月10日,曼弗雷德的朋友乔格·祖默尔中尉对他进行了24个小时的飞行训练,然后他就第一次放了单飞!不过这点飞行时间显然不够,曼弗雷德在降落的时候把飞机摔得一塌糊涂。

其实早在1915年9月他还是侦察员的时候,曼弗雷德·里希特霍芬就和一架法军飞机交火并将它击落,但是由于敌机坠落在协约国控制区,这个战果因无法确认而不被承认。虽然运气不佳,但是曼弗雷德仍旧满怀希望地继续寻找猎物。

1916年4月24日,里希特霍芬作为战斗机飞行员首次击落敌机,但是这架法国纽堡飞机还是掉在协约国控制区,于是这个战果还是没有被承认。9月1日,曼弗雷德应波尔克的邀请来到西部最前线报到。他服役于第2中队,主要飞信天翁DⅡ双翼战斗机,虽然他因后来那架福克DrⅠ三翼机而著名,但实际上他的大部分飞行时间和战果都是在双翼机上取得(比如信天翁DⅡ和DⅢ)。终于,曼弗雷德在9月17日首开记录,这是他第一个得到官方承认的战绩。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10月的悲剧:波尔克在一次近距离缠斗中与友机相撞身亡。11月23日,曼弗雷德击落了英国尖子兰诺·郝克少校,这已经是他个人第11个战绩。一次,曼弗雷德击落了英国空军的加拿大飞行员亚瑟“罗伊”·布朗的战机。曼弗雷德在确认战果时发现布朗只是受了伤并将其救活。布朗后来逃出了战俘营,返回英军阵地。

“血腥四月”的“红男爵”

1917年是英国空军不幸的一年。1月4日,曼弗雷德的战绩上升至16架,这在当时还存活的德军尖子中列首位。1月12日,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获得皇帝亲自颁授的“功勋勋章”(俗称“蓝色马克斯”),这是当时德国各邦中的最高勋章(由于在17世纪设立时普鲁士的宫廷语言是法语,所以这枚勋章的名字竟然是用法文拼写的)。

在成为第11中队的指挥官后,曼弗雷德将自己战机的一部分涂成了血红色,他认为这样可使地面上的友军便于识别,以防止误击。此外他特别选择血红色也是为了纪念以同一颜色为标志的第1枪骑兵团。这引起了一股潮流:他的队员们也争相将自己的飞机部分涂成血红色,以显示团结一致的精神!第11中队的战绩异常出色,以至于在战争后期,许多英军飞机涂上了红鼻子以表示“我们一定打下红男爵”的决心。

1月24日,曼弗雷德的信天翁DⅢ双翼机的下部机翼在日常飞行中自行折断-这种飞机经常闹出此类故障。3月9日,他在奥佩上空被击落但是很快在同一天再次升空。

4月7日,曼弗雷德晋升骑兵上尉(Rittmeister)。这也是他最终获得的军衔。

糟糕的是,曼弗雷德的队员在4月8日驾驶信天翁DⅢ的日常飞行中再次遇到下部机翼折断的故障。他大为恼火,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抗议信并投寄到柏林。飞机设计师安东尼·福克拿到了这封信并一字一句地认真阅读了全文,并且立即赶到前线查看损坏的飞机,还顺便察看了英军的索普维茨三翼机。回国后,福克针对信中提出的问题和双翼机的情况改进设计出了著名的DrI三翼机,可以说这里面有曼弗雷德的一半功劳吧。

整个4月的天空都被德军飞机占领,曼弗雷德在29日一天之内击落4架敌机-这是他个人单日的最佳战绩。英国人称之为“血腥四月”,英国空军在这个月损失了912名飞行员和侦察员!其间有21架战绩算在了曼弗雷德的帐上,从此“红男爵”名震天下。他的战绩仍不断激增,在取得第41个战果后曼弗雷德奉命调离前线,他的胞弟-同样是一名尖子飞行员的洛塔·冯·里希特霍芬接过中队的指挥权。

从5月1日到6月初曼弗雷德都在休期间,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打猎或是出席宴会上,其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亲自接见了这位空战英雄。

6月24日,曼弗雷德任新成立的第1联队指挥官,这支部队在他阵亡后被命名为“里希特霍芬联队”。

7月,曼弗雷德被道格拉斯·康奈尔上尉和阿尔伯特·伍德布里基少尉击落。虽然他在最后关头成功迫降,但因为头部中弹,在以后的岁月里曼弗雷德一直受到剧烈头痛的困扰。不过他还是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空战的胜利,这种非凡的意志和精神难道不足以使人对他肃然起敬吗?

德军上层考虑到“红男爵”的宣传价值而有意地对他进行保护,起初是劝说他退出前线不再飞行,可是这根本行不通。于是上层硬性规定除非情况危急,否则联队长不准升空作战。但是很快他们发现曼弗雷德总是寻找种种理由溜进机场驾机作战。

尽管如此,曼弗雷德还是将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管理事务和社交场合之中。不过没过多久他就厌烦了,最后“红男爵”还是恢复了全天战斗的习惯,而上层也意识到无法阻止他的决定。于是他们也就此放手让他去作战-毕竟这一行没人能比他做得更好。

第1联队在8月接收了第一架福克DrI三翼机,曼弗雷德驾驶它在9月1日获得了第60次空战胜利。9月6日他离开前线进行了一段康复疗程,在10月赶回前线后他又开始飞信天翁D.V战斗机。 1918年4月,曼弗雷德驾驶着编号425/17的福克DrI三翼机取得了击落2架敌机的战绩,很多描写“红男爵”的作品都将这架三翼机作为他的象征。虽然曼弗雷德在他的飞行生涯中大部分是飞双翼机,但是它们只是部分地被涂红,而这架伴随他走完生命旅程的三翼机却是从头到尾全部血红色,也许这更符合人们心目中“红男爵”的形象吧。

4月21日,曼弗雷德追逐着威尔弗莱德·梅驾驶的索普维斯“骆驼”战斗机深入英军控制区。这时距离战争结束只有寥寥几个月的时间,德军不得不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协约国飞机和不断增长的己方损失,“红男爵”也感觉到原先那种猎杀敌机的兴奋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不安、焦躁和伤痛的困扰。“协约国飞机越来越难对付,”曼弗雷德亲笔写道,“除非跟踪追击到敌军阵地,否则很难打下它们。”这一次他又追赶着自己的猎物进入危险区域,梅的飞行技术很臭-他一直飞不高而且晃晃悠悠,但这反而使得曼弗雷德难以捕捉到他。梅在战后承认:“这救了我的命。”

在英军阵地上空曼弗雷德紧紧盯住这架路线奇怪的敌机,就在这时一颗从他的后方打来,斜穿过他的心脏从胸部飞出。而射出这颗的,正是布朗。

(根据纪录片显示,击中红男爵的并非布朗,他没有办法在距离那么远的位置用一把架在引擎上的机关枪击中红男爵,最终弹道研究显示击中红男爵的是一个步兵,名叫史诺伊艾凡(音译),一名普通士兵,终身没有子嗣,1925年后变成流浪汉,但是没有证据,因为当时没有任何照片,只有口述,他的死纯粹是运气不好,因为不管是布朗还是那名普通士兵在当时想射中红男爵都非常困难)。

不管怎样,“红男爵”再也无法操控他的爱机,他坠落在科比-布雷公路旁边的田野上。事后有很多协约国士兵赶来捡取他飞机的红色破片留作纪念。而双方飞行员听到这一消息时不约而同地表示不敢相信“红男爵”已经阵亡,因为对他们来说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神话。

英国人为“红男爵”举行了登峰造极的隆重葬礼:为对应曼弗雷德的军衔,6名协约国上尉抬着这位伟大敌手的棺木在一位神职人员的引导下缓缓前进;当棺木进入墓穴后,两旁士兵朝天鸣枪表示最高的敬意!然后,一位协约国飞行员驾机升空,将拍摄有布满鲜花的墓地的照片和讣告一起空投到德军阵地上。噩耗传到德军,引起了更加强烈的震动,他们难以相信里希特霍芬竟然会被击落,甚至有人疯狂地用20个师的兵力5000门大炮去抢回他的尸体。德国人后来为里希特霍芬建造了一个博物馆,建筑原料全部是由战利品拼凑而成。1935年德国空军重建时,为纪念一战时的英雄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男爵(“红男爵”)将第一支组建的战斗机联队JG132命名“里希特霍芬联队”,德国空军的第一,二战时的不少著名飞行员都曾经在队里接受训练。战后重建的新德国空军中,他的名字被用于命名第一个喷气式战斗机联队——第71联队,二战中德军头号王牌埃里希·哈特曼任首任队长,该联队至今仍保留在统一德国空军的序列中。

一战后,曼弗雷德的遗体从战区运回国内。红男爵,这位神话的缔造者、一战最高空中王牌在威斯巴登地区的西弗瑞霍夫墓地永远地安息了,他最终的战绩是击落80架敌机。

闭上眼,让脑海里浮现出那个坐在火红战机里的金发青年,自信的微笑,骄人的战绩,壮烈的结局,随风飘扬的白色围巾,如舞蹈般的盘旋,无垠的天空是他的舞台,自由是他的梦想······

曼弗雷德·冯·里奇特霍芬的生平?

人物

里希特霍芬出身名门,身世高贵,相貌英俊,性格坚毅,办事果敢,技艺不凡。凭着标准的骑士风度、盖世无双的战功以及他那独特迷人的作战风格征服了无数人的心,也包括痛恨他的敌人,他驾驶着那架使其得名的“红爵”大红色阿尔巴特罗斯三翼战斗机席卷整个西线战场,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四处滚动,给敌人带来痛苦、恐慌、惊悸和战栗,给自己人带来欢乐、喜悦、慰藉和自信。里希特霍芬奇特而巨大的魅力使他成为人类空战史上最负盛名的空中英雄之一。曼弗雷德·冯·里奇特霍芬于1892年5月2日出生在德国布列斯劳(现在是波兰境内的沃洛克劳市)。他于1918年4月21日在索姆河上空阵亡,年仅25岁。他被德国公众称为红色飞行员,而在英国的宣传机器中,他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红男爵”。

他是一个时代的英雄,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理想、憧憬与现实。

早年岁月

曼弗雷德·阿尔贝里希·弗瑞赫·冯·里奇特霍芬是普鲁士贵族阿尔贝里希·冯·里奇特霍芬少校和他的妻子库宁古德所生,“里奇特霍芬”是“公正廉明”的意思,这个姓氏早先由神圣罗马皇帝列奥波德一世赐给他的家族。曼弗雷德是少校的3个儿子中最年长的(他上面还有一个叫伊尔丝的姐姐)。在穷兵黩武的德意志帝国教育制度下,曼弗雷德11岁即进入霍尔施泰特的少年军校接受军事训练,后被推荐到陆军学院深造。曼弗雷德是一个出色的运动员,他头脑清晰、文化成绩亦十分优秀,甚至考得奖学金。他在军校里显示出卓越的马术天赋,这也是他日后进入骑兵部队的一个契机。1911年4月,曼弗雷德毕业后被分配在第1枪骑兵团(“亚历山大三世”团)——一支以血红色作为标志的精锐部队。1912年他晋升少尉。

不走运的是在二十世纪初,骑兵部队已经明显落伍。马克沁重机枪的发明使得骑兵失去了机动作战的天地,堑壕战、阵地战成为地面战斗的主流。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后,曼弗雷德希望在新兴的航空领域再度挑战自我。于是他在1915年进入航空战斗群,由于训练仓促无法让他独立飞行,曼弗雷德在天上的第一个差事是当侦察员。但是当他遇到奥斯瓦尔德·波尔克后,一切都起了变化。和当时很多飞行新手一样,曼弗雷德将波尔克视为英雄和偶像。在波尔克的影响下他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飞行员:1915年10月10日,曼弗雷德的朋友乔格·祖默尔中尉对他进行了24个小时的飞行训练,然后他就第一次放了单飞!不过这点飞行时间显然不够,曼弗雷德在降落的时候把飞机摔得一塌糊涂。

其实早在1915年9月他还是侦察员的时候,曼弗雷德·里奇特霍芬就和一架法军飞机交火并将它击落,但是由于敌机坠落在协约国控制区,这个战果因无法确认而不被承认。虽然运气不佳,但是曼弗雷德仍旧满怀希望地继续寻找猎物。

1916年4月24日,里奇特霍芬作为战斗机飞行员首次击落敌机,但是这架法国纽堡飞机还是掉在协约国控制区,于是这个战果还是没有被承认。9月1日,曼弗雷德应波尔克的邀请来到西部最前线报到。他服役于第2中队,主要飞信天翁DⅡ双翼战斗机,虽然他因后来那架福克DrⅠ三翼机而著名,但实际上他的大部分飞行时间和战果都是在双翼机上取得(比如信天翁DⅡ和DⅢ)。终于,曼弗雷德在9月17日首开记录,这是他第一个得到官方承认的战绩。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10月的悲剧:波尔克在一次近距离缠斗中与友机相撞身亡。11月23日,曼弗雷德击落了英国尖子兰诺·郝克少校,这已经是他个人第11个战绩。一次,曼弗雷德击落了英国空军的加拿大飞行员亚瑟“罗伊”·布朗的战机。曼弗雷德在确认战果时发现布朗只是受了伤而已并将其救活。布朗后来逃出了战俘营,返回英军阵地。

“血腥四月”的“红男爵”

1917年是英国空军不幸的一年。1月4日,曼弗雷德的战绩上升至16架,这在当时还存活的德军尖子中列首位。1月12日,曼弗雷德·冯·里奇特霍芬获得皇帝亲自颁授的“功勋勋章”(俗称“蓝色马克斯”),这是当时德国各邦中的最高勋章(由于在17世纪设立时普鲁士的宫廷语言是法语,所以这枚勋章的名字竟然是用法文拼写的)。

在成为第11中队的指挥官后,曼弗雷德将自己战机的一部分涂成了血红色,他认为这样可使地面上的友军便于识别,以防止误击。此外他特别选择血红色也是为了纪念以同一颜色为标志的第1枪骑兵团。这引起了一股潮流:他的队员们也争相将自己的飞机部分涂成血红色,以显示团结一致的精神!第11中队的战绩异常出色,以至于在战争后期,许多英军飞机涂上了红鼻子以表示“我们一定打下红男爵”的决心。

1月24日,曼弗雷德的信天翁DⅢ双翼机的下部机翼在日常飞行中自行折断-这种飞机经常闹出此类故障。3月9日,他在奥佩上空被击落但是很快在同一天再次升空。

4月7日,曼弗雷德晋升骑兵上尉,这也是他最终获得的军衔。

糟糕的是,曼弗雷德的队员在4月8日驾驶信天翁DⅢ的日常飞行中再次遇到下部机翼折断的故障。他大为恼火,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抗议信并投寄到柏林。飞机设计师安东尼·福克拿到了这封信并一字一句地认真阅读了全文,老头立即赶到前线查看损坏的飞机,还顺便察看了英军的索普维茨三翼机。回国后,福克针对信中提出的问题和双翼机的情况改进设计出了著名的DrI三翼机,可以说这里面有曼弗雷德的一半功劳吧。

整个4月的天空都被德军飞机占领,曼弗雷德在29日一天之内击落4架敌机-这是他个人单日的最佳战绩。英国人称之为“血腥四月”,英国空军在这个月损失了912名飞行员和侦察员!其间有21架战绩算在了曼弗雷德的帐上,从此“红男爵”名震天下。他的战绩仍不断激增,在取得第41个战果后曼弗雷德奉命调离前线,他的胞弟-同样是一名尖子飞行员的罗特·里奇特霍芬接过中队的指挥权。

从5月1日到6月初曼弗雷德都在休期间,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打猎或是出席宴会,其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亲自接见了这位空战英雄。

6月24日,曼弗雷德任新成立的第1联队指挥官,这支部队在他阵亡后被命名为“弗瑞赫·冯·里奇特霍芬联队”。

7月,曼弗雷德被道格拉斯·康奈尔上尉和阿尔伯特·伍德布里基少尉(木桥少尉?)击落,虽然他安全地迫降但还是头部中弹,在以后的岁月里曼弗雷德一直受到剧烈头痛的困扰。但他还是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空战的胜利,这种非凡的意志和精神难道不足以使人对他肃然起敬吗?

德军上层考虑到“红男爵”的宣传价值而有意地对他进行保护,起初是劝说他退出前线不再飞行,可是这根本行不通。于是上层硬性规定除非情况危急,否则联队长不准升空作战。但是很快他们发现曼弗雷德总是寻找种种理由溜进机场驾机作战。

尽管如此,曼弗雷德还是将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管理事务和社交场合。不过没过多久他就厌烦了,最后“红男爵”还是恢复了全天战斗的习惯,而上层也意识到无法阻止他的决定。于是他们也就此放手让他去作战-毕竟这一行没人能比他做得更好。

第1联队在8月接收了第一架福克DrI三翼机,曼弗雷德驾驶它在9月1日获得了第60次空战胜利。9月6日他离开前线进行了一段康复疗程,在10月赶回前线后他又开始飞信天翁D.V战斗机。

传说终结

1918年4月,曼弗雷德驾驶着编号425/17的福克DrI三翼机取得了击落2架敌机的战绩,很多描写“红男爵”的作品都将这架三翼机作为他的象征。虽然曼弗雷德在他的飞行生涯中大部分是飞双翼机,但是它们只是部分地被涂红,而这架伴随他走完生命旅程的三翼机却是从头到尾全部血红色,也许这更符合人们心目中“红男爵”的形象吧。

4月21日,曼弗雷德追逐着威尔弗莱德·梅驾驶的索普维斯“骆驼”战斗机深入英军控制区。这时距离战争结束只有寥寥几个月的时间,德军不得不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协约国飞机和不断增长的己方损失,“红男爵”也感觉到原先那种猎杀敌机的兴奋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不安、焦躁和伤痛的困扰。“协约国飞机越来越难对付,”曼弗雷德亲笔写道,“除非跟踪追击到敌军阵地,否则很难打下它们。”这一次他又追赶着自己的猎物进入危险区域,梅的飞行技术很臭-他一直飞不高而且晃晃悠悠,但这反而使得曼弗雷德难以捕捉到他。梅在战后承认:“这救了我的命。”

在英军阵地上空曼弗雷德紧紧盯住这架路线奇怪的敌机,就在这时一颗从他的后方打来,斜穿过他的心脏从胸部飞出。而射出这颗的,正是布朗。

(根据纪录片显示,击中红男爵的并非布朗,他没有办法在距离那么远的位置用一把架在引擎上的机关枪击中红男爵,最终弹道研究显示击中红男爵的是一个步兵,名叫史诺伊艾凡(音译),一名普通士兵,终身没有子嗣,1925年后变成流浪汉,但是没有证据,因为当时没有任何照片,只有口述,他的死纯粹是运气不好,因为不管是布朗还是那名普通士兵在当时想射中红男爵都非常困难)。

不管怎样,“红男爵”再也无法操控他的爱机,他坠落在科比-布雷公路旁边的田野上。事后有很多协约国士兵赶来捡取他飞机的红色破片留作纪念。而双方飞行员听到这一消息时不约而同地表示不敢相信“红男爵”已经阵亡,因为对他们来说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神话。

英国人为“红男爵”举行了登峰造极的隆重葬礼:为对应曼弗雷德的军衔,6名协约国上尉抬着这位伟大敌手的棺木在一位神职人员的引导下缓缓前进;当棺木进入墓穴后,两旁士兵朝天鸣枪表示最高的敬意!然后,一位协约国飞行员驾机升空,将拍摄有布满鲜花的墓地的照片和讣告一起空投到德军阵地上。噩耗传到德军,引起了更加强烈的震动,他们难以相信里希特霍芬竟然会被击落,甚至有人疯狂地用20个师的兵力5000门大炮去抢回他的尸体。德国人后来为里希特霍芬建造了一个博物馆,建筑原料全部是由战利品拼凑而成。1935年德国空军重建时,为纪念一战时的英雄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男爵(“红男爵”)将第一支组建的战斗机联队JG132命名“里奇德霍芬”,因为JG132是德国空军的第一,二战时的不少著名飞行员都曾经在队里接受训练。战后重建的新德国空军中,他的名字被用于命名第一个喷气式战斗机联队——第71联队,二战中德军头号王牌埃里希·哈特曼任首任队长,该联队至今仍保留在统一德国空军的序列中。

一战后,曼弗雷德的遗体从战区运回国内。红男爵,这位神话的缔造者、一战最高空中王牌在维斯巴登地区的西弗瑞霍夫墓地永远的安息了,他最终的战绩是击落80架敌机。

古典音乐

一、巴洛克时期

(1)蒙台威尔第(1567~1643):由文艺复兴时期跨越到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作曲家。)

1.牧歌选辑

2.晚祷(1610年)。

3.歌剧《奥菲欧》。

(2)柯瑞里(1653~1713):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1.十二首大协调曲OP.6。

2.小提琴奏鸣曲集OP.5(包括著名的《佛利亚》)。

(3)浦赛尔(1659~1695):英国作曲家。

1.歌剧《狄多与阿尼亚斯》。

2.歌剧《仙后》。3.歌曲选辑。4.颂歌选辑。

(4)史卡拉第(1685~1757):意大利作曲家。

推荐曲目:奏鸣曲集(钢琴、大键琴、风琴均有选)。

(5)塔替尼(1692~1770):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曲目:1.《魔鬼的颤音》小提琴奏鸣曲。2.柯瑞主题变奏曲。

(6)裴高赖西(1710~1736):意大利作曲家。

曲目:圣母悼歌。

二、古典时期

(1)葛路克(1714~1787):由巴洛克后期跨越到古典时期的德国歌剧作曲家。

曲目:歌剧《奥菲欧与幽丽狄彩》。

(2)海顿(1732~1809):奥国作曲家,有《交响曲之父》的美誉。

曲目:交响曲第四十五号《告别》、第八十三号《母鸡》、第八十八号、第九十二号《牛津》、第九十四号《惊愕 》、第九十六号《奇迹》、第九十九号、第一○○号《军队》、第一○一号《时钟》、第一○三号《鼓声》、第一○四号《伦号 》。

(3)莫扎特:(1756~1791):奥国作曲家。

曲目:1.第三五~四一号交响曲。2.钢琴协奏曲第一九~二七号。3.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五号。4.长笛协奏曲(二首)。5.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29。6.竖笛协奏曲K.622 。7.低音管奏曲K.191。8.法国号协奏曲(四首)。9.交响协奏曲(K.364和K.2b)。10.钢琴奏鸣曲K.310、K.330~333(331 )、K.457、K.545 。11.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任选)。12.弦乐四重奏第一四~二三号。13.竖笛五重奏K.581。14.法国号五重奏K.407。15.小夜曲K.239、K.320、K.525 、K.361。16.歌剧《女人皆如是》、《费加洛婚礼 》、《魔笛》。17.C大调弥撒曲《加冕》。18.安魂曲K.626。19.长笛四重奏(共四首)。20.钢琴三重奏(共八首)。

(4)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有《乐圣》的美誉。

曲目:1.交响曲第一~九唬(第五号命运 )(第九号英雄 )。2.钢琴协奏曲第一~五号。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4.钢琴奏鸣曲第八号《悲怆》、第十四号《月光 》、第二一号《华德斯坦》、第二三号《热情》、第二六号《告别》、第二九号《汉马克拉维亚》、第三十~三二号。5.小提琴奏鸣曲第五号《春》、第九号《克罗》。6.大提琴奏鸣曲第三号、第五号。7.弦乐四重奏第七~十号、第十三、十四号。8.钢琴三重奏学五号《幽灵》、第七号《大公》。9.序曲选辑。10.浪漫曲 (G大调与F大调)。11.三重协奏曲OP.56。12.歌剧《费黛里奥》。13.庄严弥撒曲OP.123。14.给爱丽丝 。15.绮想轮旋曲。

三、浪漫时期

(1)帕格尼尼(1782~1840):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曲目:1.二十四首无伴奏小提琴随想曲。2.第一、二号小提琴协奏曲。3.摩西幻想曲。4.《心中类乱》主题变奏曲。

5.小提琴与吉他的奏鸣曲

(2)韦伯(1786~1826):德国作曲家。

曲目:1.第一、二号竖笛协奏曲。2.钢琴曲《邀舞》。3.降B大调竖笛五重奏。4.《磨弹射手》序曲、《奥伯龙》序曲、《尤里安得》序曲。5.歌剧《魔弹射手》。

(3)麦亚白尔(1791~1686):德国歌剧作曲家。

曲目:加冕进行曲(选自歌剧《预言家》)。

(4)罗西尼(1792~1868):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曲目:1.歌剧序曲选辑。2.歌剧《塞维亚的理发师》。3.歌剧《赛米拉密德》。4.歌剧《灰姑娘》。5.弦乐奏鸣曲(共六首)。

(5)董尼才悌(17~1848):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推荐曲目:1.歌剧《拉默摩的露西亚》。2.歌剧《唐?巴斯瓜雷》。3.歌剧《爱情灵药》。4.歌剧《联队之花》。5.歌剧《宠姬》。

(6)舒伯特(17~1828):奥国作曲家,人称《歌曲之王》。

曲目:1.第五、第八、第九号交响曲。2.钢琴与弦乐五重奏曲《鳟鱼 》。3.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4.即兴曲D.899、D.935、D.946。5.乐兴之时D.780。6.钢琴奏鸣曲D.557、D.571 D.556、D.784、D.845、D.894、D.850、D.958、D.960。7.《阿贝鸠尼》奏鸣曲D.821。8.第一号、第二号钢琴三重奏。9.流浪者幻想曲D.760。10.联篇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天鹅之歌》。11.歌曲集(任选)。12.八重奏D.803。13.弦乐五重奏D.956。14.小提琴奏鸣曲(四首)。15.小提琴幻想曲D.934。

(7)柏辽兹(1803~1869):法国作曲家。

曲目:1.幻想交响曲 。2.序曲集(包括《罗马狂欢节》、《李尔王》、《海盗》等)。3.哈洛德在意大利(包含中提琴主奏的主题交响曲)4.歌曲集《夏夜》。5.罗密欧与茱丽叶(戏剧交响曲)。

(8)萧邦(1810~1849):波兰钢琴家、作曲家。

曲目:1.第一、二号钢琴协奏曲。2.练习曲(二七首)。3.前奏曲(二六首)。4.圆舞曲(十四首)。5.夜曲(二一首)。6.钢琴奏鸣曲第二、三号。7.《军队》波兰舞曲OP.40NO.1、《英雄》波兰舞曲OP.53 、《幻想》波兰舞曲OP.61、沉着的行板与大波兰舞曲OP.22。8.马厝卡舞曲(任选)。9.即兴曲(四首)。10.叙事曲(四首)1 2 3 4 。11.诙谐曲(四首) 。12.幻想曲OP.49 。13.摇篮曲OP.57 。14.船歌

(9)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

曲目:1.交响曲第一~四号(No.3莱茵交响曲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2.儿时情景OP.15(之第七首梦幻曲 )。3.C大调幻想曲OP.17(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4.狂欢节OP.9。5.克莱斯勒利纳OP.16。6.交响练习曲OP.13。7.幻想小品OP.12。8.森林景色OP.82。9.第二号钢琴奏鸣曲OP.22。10.A小调钢琴协曲OP.54(第一乐章 、第二三乐章 )。11.钢琴五重奏OP.44。12.竖笛与钢琴幻想小品OP.73。13.三首双簧管浪漫曲OP.94。14.《童话画册》(中提琴与钢琴)。15.五首民谣式作品(大提琴兴钢琴)。16.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17.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8.联篇歌曲集《诗人之恋》、《女人的爱与生涯》。19.小提琴奏鸣曲(二首)。20.钢琴与法国号的慢板与快板OP.70。

(10)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

曲目:1.第一 、二号钢琴协奏曲。2.交响诗第二号《塔索》、第三号《前奏曲》 、第四号《奥菲欧》、第六号《马捷帕》。3.匈牙利狂想曲(十九首)No1 、No2 、 No13 、 No15 。4.匈牙利民谣幻想曲。5.B小调钢琴奏鸣曲OP.45。6.第一号梅菲斯特圆舞曲。7.帕格尼尼主题大练习曲OP.67(共六首、其中第三首最著名)。8.超技练习曲(十二首,任选) 。9.巡礼之年。10.第三号《爱之梦》。11.死之舞(钢琴与管弦乐)。12.《浮士德》交响曲。

(11)威尔第(1813~1901):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曲目:1.歌剧《茶花女》。2.歌剧《阿伊达 》。3.歌剧《奥泰罗》。4.歌剧《麦克白》。5.歌剧《游唱诗人》。6.歌剧《命运之力》。7.歌剧《纳布果》。8.歌剧《面舞会》。9.歌剧《唐卡罗》。10.歌剧《法斯塔夫》。11.序曲与前奏曲集(任选)。12.安魂曲1 2 6 。

(12)布拉姆斯(1833~18):德国作曲家、钢琴家。

曲目:1.交响曲第一~四号。2.第一、第二号钢琴协奏曲。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4.小提琴与大提琴复协奏曲。5.匈牙利舞曲(共二十一首)。6.《大学庆典》序曲、《悲剧》序曲。7.竖笛五重奏OP.115。8.竖笛奏鸣曲(二首)。9.小提琴奏鸣曲(三首)。10.大提琴奏鸣曲(二首)。11.第三号钢琴奏鸣曲。12.韩德尔主题变奏与赋格曲OP.24。13.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OP.35。14.OP.76、OP.79、OP.116~119的钢琴小曲集(喜欢布拉姆斯的人这些曲子一定要听,它包括了间奏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等)。15.钢琴五重奏OP.34。16.弦乐四重奏(三首)。17.弦乐六重奏(二首)。18.钢琴三重奏(三首)。19.钢琴四重奏(三首)。20.法国号三重奏OP.40。21.竖笛三重奏OP.114。22.海顿主题变奏曲OP.96a。23.小夜曲(二首)。24.德意志安魂曲。25.歌曲集(任选)。

(13)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曲家。

曲目:1.交响曲第四号、第五号、第六号《悲怆》。2.降B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OP.23。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4.芭蕾音乐《天鹅湖 》、《睡美人》、《胡桃钳 》。5.《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6.意大利随想曲op.45。7.交响幻想曲《暴风雨》op.18。8.《一八一二年 》序曲。9.斯拉夫进行曲OP.31。10.交响幻想曲《黎米尼的富兰契斯卡》OP.32。11.《哈姆雷特》幻想序曲。12.罗可可主题变奏曲(大提琴与管弦乐)。13.A小调钢琴三重奏。14.弦乐四重奏(三首)。15.管弦乐组曲第一~四号。16.歌剧《尤金?奥涅金》。17.弦乐小夜曲OP.48。18.交响曲第一~三号(第三号 )。19.《曼弗列德》交响曲。20.钢琴曲集《四季》。21.忧郁小夜曲(小提琴曲)。

(14)小约翰。史特劳斯(1825~1899):奥国作曲家。

曲目:1.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南国玫块》、《维也纳森林的故事》、《醇酒、女人与歌》、《艺术家的生涯》、《皇帝》、《一千零一夜》。2.波卡舞曲:《拨奏》、《雷鸣与闪电》、《闲聊》、《》、《爆炸》。3.《蝙蝠》序曲、《喜普赛男爵》序曲、《之夜》序曲。4.轻歌剧《蝙蝠》。

四、现代时期

(1)杜卡(1865~1935):法国作曲家。

曲目:交响诗《魔法师的徒弟》。

(2)西贝流士(1865~1857:芬兰作曲家。推荐曲目:1.交响曲第一~七号(二、五两首尤其著名)。2.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47。3.交响诗《芬兰颂》OP.26、《》OP.9、《黄泉的天鹅》OP.22NO.3、《海洋女神》OP.73、《塔比奥拉》OP.112。4.《卡列里亚》组曲。5.悲伤圆舞OP.44。6.夜骑与日出(管弦乐曲)。

(3)拉威尔(1875~1937):法国作曲家。

曲目:1.钢琴曲:《水之嬉戏》、《镜》(五曲) 、《夜之加斯巴》(三曲)、《库普兰之莫》(六曲)、《死公主的巴望舞曲》。2.G大调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钢琴协奏曲《左手》。3.管弦乐曲:《波烈露》舞曲、《西班狂想曲》、《鹅妈妈》组曲、《圆舞曲》、《达芙尼与克罗伊》芭蕾组曲、《高贵而感伤的圆舞曲》、《库普兰之墓》组曲。4.小提琴曲:《哈巴奈拉》、《吉卜赛》。5.F大调弦乐四重奏。6.小提琴奏鸣曲。7.序奏与快板。8.钢琴三重奏。

(4)布劳克(1880~1959):瑞士作曲家。

曲目1.希伯莱狂想曲《所罗门》(大提琴与管弦乐)。2.小提琴协奏曲。

(5)巴尔托克(1881~1945):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

曲目:1.钢琴协奏曲第一~三号。2.管弦乐协奏曲。3.弦乐、打击乐与钢墙琴的音乐。4.芭蕾音乐《奇怪的满州官吏》。5.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6.舞蹈组曲。7.罗马尼民俗舞曲。8.弦乐四重奏(六首)。9.小提琴奏鸣曲(二首)。10.双小提琴二重奏(共四十四首)。11.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12.双钢琴与打击乐奏鸣曲。13.嬉游曲。14.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15.两首狂想曲。

(6)高大宜(1882~1967):匈牙利作曲家。

曲目:1.《哈利雅诺斯》组曲。2.孔雀变奏曲。3.格兰达舞曲集。4.马罗许塞克舞曲集。5.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

(7)斯特拉文斯基(1882~11):俄国作曲家。

曲目:1.芭蕾音乐《火鸟 》、《彼得洛希卡》、《春之祭 》。2.《诗篇交响曲 》和《三乐音交响曲》。3.《敦巴顿橡园》协奏曲。4.士兵的故事。5.《普钦涅拉》组曲。6.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7.管乐交响曲。8.舞蹈协奏曲。9.单簧管协奏曲《黑檀》。

(8)肖斯塔科维奇(1906~15):俄国作曲家。

曲目:1.交响曲第一、五、十号 。2.芭蕾组曲《黄金时代》。3.小号与钢琴协奏曲。4.G小调钢琴协奏曲OP.57。5.降E大调大提琴协奏曲。6.A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7.大提琴奏鸣曲OP.40。8.中提琴奏鸣曲OP.147。9.第二号钢琴三重奏。10.第十五号弦乐四重奏。11.钢琴五重奏OP.57。

(9)布瑞顿(1913~16):英国作曲家。

曲目:《法兰克·布瑞基主题》变奏曲。战争安魂曲。

空战“红男爵”:一战王牌飞行员里希特霍芬

一战德军头号尖子飞行员曼弗雷德-冯-里奇特霍芬于1892年5月2日出生在德国布列斯劳(现今是波兰境内的沃洛克劳市)。他于1918年4月21日在索姆河上空阵亡,年仅25岁。他被德国公众称为红色飞行员,而在英国的宣传机器中,他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红男爵」。他是一个时代的英雄,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理想、憧憬与现实。

早年岁月

曼弗雷德-阿尔贝里希-弗瑞赫-冯-里奇特霍芬是普鲁士贵族阿尔贝里希-冯-里奇特霍芬少校和他的妻子库宁古德所生,「里奇特霍芬」是「公正廉明」的意思,这个姓氏早先由神圣罗马皇帝列奥波德一世赐给他的家族。曼弗雷德是少校的3个儿子中最年长的(他上面还有一个叫伊尔丝的姐姐)。在穷兵黩武的德意志帝国教育制度下,曼弗雷德11岁即进入霍尔施泰特的少年军校接受军事训练,后被推荐到陆军学院深造。曼弗雷德是一个出色的运动员,他头脑清晰、文化成绩亦十分优秀,甚至考得奖学金。他在军校里显示出卓越的马术天赋,这也是他日后进入骑兵部队的一个契机。1911年4月,曼弗雷德毕业后被分配在第1枪骑兵团(「亚历山大三世」团)-一支以血红色作为标志的精锐部队。1912年他晋升少尉。

不走运的是在二十世纪初,骑兵部队已显著落伍。马克沁重机枪的发明使得骑兵失去了机动作战的天地,堑壕战、阵地战成为地面战斗的主流。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后,曼弗雷德希望在新兴的航空领域再度挑战自我。于是他在1915年进入航空战斗群,由于训练仓促无法让他独立飞行,曼弗雷德在天上的第一个差事是当侦察员。但是当他遇到奥斯瓦尔德-波尔克后,一切都起了变化。和当时许多飞行新手一样,曼弗雷德将波尔克视为英雄和偶像。在波尔克的影响下他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飞行员:1915年10月10日,曼弗雷德的朋友乔格-祖默尔中尉对他进行了24个小时的飞行训练,然后他就第一次放了单飞!不过这点飞行时间显然不够,曼弗雷德在降落的时候把飞机摔得一塌糊涂。

本来早在1915年9月他还是侦察员的时候,曼弗雷德-里奇特霍芬就和一架法军飞机交火并将它击落,但是由于敌机坠落在协约国控制区,这个战果因无法确认而不被承认。虽然运气不佳,但是曼弗雷德仍旧满怀希望地继续寻找猎物。

1916年4月24日,里奇特霍芬作为战斗机飞行员首次击落敌机,但是这架法国纽堡飞机还是掉在协约国控制区(习惯了?不怕砸著自个人吗^_^)于是这个战果还是没有被承认。9月1日,曼弗雷德应波尔克的邀请来到西部最前线报到。他服役于第2中队,主要飞信天翁DII双翼战斗机,虽然他因后来那架福克Dr.I三翼机而著名,但实际上他的大部分飞行时间和战果都是在双翼机上取得(比如信天翁DII和DIII)。终于,曼弗雷德在9月17日首开记录,这是他第一个得到官方承认的战绩。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10月的悲剧:波尔克在一次近距离缠斗中与友机相撞身亡。11月23日,曼弗雷德击落了英国尖子兰诺-郝克少校,这已是他个人第11个战绩。

「血腥四月」-恐怖的「红男爵」

1917年是英国空军不幸的一年。1月4日,曼弗雷德的战绩上升至16架,这在当时还存活的德军尖子中列首位。1月12日,曼弗雷德-冯-里奇特霍芬获得皇帝亲自颁授的「功勋勋章」(俗称「蓝色马克斯」),这是当时德国各邦中的最高勋章(由于在17世纪设立时普鲁士的宫廷语言是法语,所以这枚勋章的名字竟然是用法文拼写的)。

在成为第11中队的指挥官后,曼弗雷德将自个战机的一部分涂成了血红色,他以为这样可使地面上的友军便于识别,以防止误击。此外他特别选择血红色也是为了纪念以同一颜色为标志的第1枪骑兵团。这引起了一股潮流:他的队员们也争相将自个的飞机部分涂成血红色,以显示团结一致的精神!第11中队的战绩不正常出色,以至于在战争后期,非常多英军飞机涂上了红鼻子以表示「我们一定打下红男爵」的决心。

1月24日,曼弗雷德的信天翁DIII双翼机的下部机翼在日常飞行中自行折断-这种飞机常常闹出此类故障。3月9日,他在奥佩上空被击落但是非常快在同一天再次升空。

4月7日,曼弗雷德晋升骑兵上尉,这也是他最终获得的军衔。

糟糕的是,曼弗雷德的队员在4月8日驾驶信天翁DIII的日常飞行中再次遇到下部机翼折断的故障。他大为恼火,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 *** 信并投寄到柏林。飞机设计师安东尼-福克拿到了这封信并一字一句地认真阅读了全文,老头立即赶到前线检视损坏的飞机,还顺便察看了英军的索普维茨三翼机。回国后,福克针对信中提出的问题和双翼机的情况改进设计出了著名的Dr.I三翼机,可以说这里面有曼弗雷德的一半功劳吧。

整个4月的天空都被德军飞机占领,曼弗雷德在29日一天之内击落4架敌机-这是他个人单日的最佳战绩。英国人称之为「血腥四月」,英国空军在这个月损失了912名飞行员和侦察员!其间有21架战绩算在了曼弗雷德的帐上,从此「红男爵」名震天下。他的战绩仍不断激增,在取得第41个战果后曼弗雷德奉命调离前线,他的胞弟-同样是一名尖子飞行员的罗特-里奇特霍芬接过中队的指挥权。

从5月1日到6月初曼弗雷德都在休期间,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打猎或是出席宴会,其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亲自接见了这位空战英雄。

6月24日,曼弗雷德任新成立的第1联队指挥官,这支部队在他阵亡后被命名为「弗瑞赫-冯-里奇特霍芬联队」。

7月,曼弗雷德被道格拉斯-康奈尔上尉和阿尔伯特-伍德布里基少尉(木桥少尉?)击落,虽然他安全地迫降但还是头部中弹,在以后的岁月里曼弗雷德一直受到剧烈头痛的困扰。但他还是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空战的胜利,这种非凡的意志和精神难道不足以使人对他肃然起敬吗!

此后,德军上层考虑到「红男爵」的宣传价值而有意地对他进行保护,起初是劝说他退出前线不再飞行,可是这根本行不通。于是上层硬性规定除非情况危急,否则联队长不准升空作战。但是非常快他们发现曼弗雷德总是寻找种种理由溜进机场驾机作战。

尽管如此,曼弗雷德还是将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管理事务和社交场合。不过没过多久他就厌烦了,最后「红男爵」还是恢复了全天战斗的习惯,而上层也意识到无法阻止他的决定。于是他们也就此放手让他去作战-到底这一行没人能比他做得更好。

第1联队在8月接收了第一架福克Dr.I三翼机,曼弗雷德驾驶它在9月1日获得了第60次空战胜利。9月6日他离开前线进行了一段康复疗程,在10月赶回前线后他又开始飞信天翁D.V战斗机。

1918-传说的终结

1918年4月,曼弗雷德驾驶著编号425/17的福克Dr.I三翼机取得了击落2架敌机的战绩,许多描写「红男爵」的作品都将这架三翼机作为他的象征。虽然曼弗雷德在他的飞行生涯中大部分是飞双翼机,但是它们只是部分地被涂红,而这架伴随他走完生命旅程的三翼机却是从头到尾全部血红色,或许这更符合人们心目中「红男爵」的形象吧。

4月21日,曼弗雷德追逐著威尔弗莱德-梅驾驶的骆驼战斗机深入英军控制区。这时距离战争结束只有寥寥几个月的时间,德军不得不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协约国飞机和不断增长的己方损失,「红男爵」也感觉到原先那种猎杀敌机的激动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不安、焦躁和伤痛的困扰。「协约国飞机越来越难对付,」曼弗雷德亲笔写道,「除非跟踪追击到敌军阵地,否则非常难打下它们。」这一次他又追赶着自个的猎物进入危险区域,梅的飞行技术非常臭-他一直飞不高而且晃晃悠悠,但这反而使得曼弗雷德难以捕捉到他。梅在战后承认:「这救了我的命。」

在英军阵地上空曼弗雷德紧紧盯住这架路线奇怪的敌机,就在这时一颗从他的后方打来,斜穿过他的身体从胸部飞出。关于这颗究竟是谁射出的,在战后争议颇多而且一直没有定论,许多人以为是地面上的澳大利亚干的,也有一种观点以为是赶来援救梅的加拿大飞行员亚瑟「罗伊」-布朗打中了曼弗雷德。

无论如何,「红男爵」再也无法操控他的爱机,他坠落在科比-布雷公路旁边的田野上。事后有许多协约国士兵赶来捡取他飞机的红色破片留作纪念。而双方飞行员听到这一讯息时不约而同地表示不敢相信「红男爵」已阵亡,因为对他们来讲这已成为了一个神话。

英国人为「红男爵」举行了登峰造极的隆重葬礼:为对应曼弗雷德的军衔,6名协约国上尉抬着这位伟大敌手的棺木在一位神职人员的引导下缓缓前进;当棺木进入墓穴后,两旁士兵朝天鸣枪表示最高的敬意!然后,一位协约国飞行员驾机升空,将拍摄有布满鲜花的墓地的照片和讣告一起空投到德军阵地上。

战后,曼弗雷德的遗体从战区运回国内。红男爵,这位神话的缔造者、一战最高空中王牌在维斯巴登地区的西弗瑞霍夫墓地永远的安息了,他最终的战绩是击落80架敌机。

里希特霍芬是谁 德国著名飞行员里希特霍芬简介

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全名曼弗雷德·阿尔布雷希特·冯·里希特霍芬(Manfred Albrecht Freiherr von Richthofen,1892.5.2—1918.4.21),是一名德国飞行员,被称为王牌中的王牌(ace of aces)。他也是战斗机联队指挥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击落最多敌机的的战斗机王牌飞行员,共击落80架敌机之多。里希特霍芬于法语区被称为“le Baron Rouge”、“le Diable Rouge”、“Le Petit Rouge”,英语区称他为“Red Knight”(红骑士)和“Red Baron”。德国将Red Baron翻译为“der Rote Baron”,这个绰号于德国国内广为流传。

里希特霍芬出身名门,身世高贵,相貌英俊,性格坚毅,办事果敢,技艺不凡。凭着标准的骑士风度、盖世无双的战功以及他那独特迷人的作战风格征服了无数人的心,也包括痛恨他的敌人,他驾驶着那架使其得名的“红爵”大红色阿尔巴特罗斯三翼战斗机席卷整个西线战场,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四处滚动,给敌人带来痛苦、恐慌、惊悸和战栗,给自己人带来欢乐、喜悦、慰藉和自信。里希特霍芬奇特而巨大的魅力使他成为人类空战史上最负盛名的空中英雄之一。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于1892年5月2日出生在德国布列斯劳(现在是波兰境内的沃洛克劳市)。他于1918年4月21日在索姆河上空阵亡,年仅25岁。他被德国公众称为红色飞行员,而在英国的宣传机器中,他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红男爵”。

他是一个时代的英雄,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理想、憧憬与现实。

早年岁月

曼弗雷德·阿尔布雷希特·冯·里希特霍芬是普鲁士贵族阿尔布雷希特·冯·里希特霍芬少校和他的妻子库宁古德所生,“里希特霍芬”是“公正廉明”的意思,这个姓氏早先由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一世赐给他的家族。曼弗雷德是少校的3个儿子中最年长的(他上面还有一个叫伊尔丝的姐姐)。在穷兵黩武的德意志帝国教育制度下,曼弗雷德11岁即进入霍尔施泰特的少年军校接受军事训练,后被推荐到陆军学院深造。曼弗雷德是一个出色的运动员,但他承认自己文化成绩并不十分优秀,后来因为在体操项目上的才能而得到过奖学金。早在军校里他便显示出卓越的马术天赋,这也是他日后进入骑兵部队的一个契机。1911年4月,曼弗雷德毕业后被分配在第1枪骑兵团(“亚历山大三世”团)——一支以血红色作为标志的精锐部队。1912年他晋升少尉。

不走运的是在二十世纪初,骑兵部队已经明显落伍。马克沁重机枪的发明使得骑兵失去了机动作战的天地,堑壕战、阵地战成为地面战斗的主流。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后,曼弗雷德曾被分配至军队后勤部工作,但因其不甘平庸,故写信给柏林方面,表明自己希望能在新兴的航空领域挑战自我。于是他在1915年进入航空战斗群,由于训练仓促无法让他独立飞行,曼弗雷德在天上的第一个差事是当侦察员。但是当他遇到奥斯瓦尔德·波尔克后,一切都起了变化。和当时很多飞行新手一样,曼弗雷德将波尔克视为英雄和偶像。在波尔克的影响下他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飞行员:1915年10月10日,曼弗雷德的朋友乔格·祖默尔中尉对他进行了24个小时的飞行训练,然后他就第一次放了单飞!不过这点飞行时间显然不够,曼弗雷德在降落的时候把飞机摔得一塌糊涂。

其实早在1915年9月他还是侦察员的时候,曼弗雷德·里希特霍芬就和一架法军飞机交火并将它击落,但是由于敌机坠落在协约国控制区,这个战果因无法确认而不被承认。虽然运气不佳,但是曼弗雷德仍旧满怀希望地继续寻找猎物。

1916年4月24日,里希特霍芬作为战斗机飞行员首次击落敌机,但是这架法国纽堡飞机还是掉在协约国控制区,于是这个战果还是没有被承认。9月1日,曼弗雷德应波尔克的邀请来到西部最前线报到。他服役于第2中队,主要飞信天翁DⅡ双翼战斗机,虽然他因后来那架福克DrⅠ三翼机而著名,但实际上他的大部分飞行时间和战果都是在双翼机上取得(比如信天翁DⅡ和DⅢ)。终于,曼弗雷德在9月17日首开记录,这是他第一个得到官方承认的战绩。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10月的悲剧:波尔克在一次近距离缠斗中与友机相撞身亡。11月23日,曼弗雷德击落了英国尖子兰诺·郝克少校,这已经是他个人第11个战绩。一次,曼弗雷德击落了英国空军的加拿大飞行员亚瑟“罗伊”·布朗的战机。曼弗雷德在确认战果时发现布朗只是受了伤并将其救活。布朗后来逃出了战俘营,返回英军阵地。

“血腥四月”的“红男爵”

1917年是英国空军不幸的一年。1月4日,曼弗雷德的战绩上升至16架,这在当时还存活的德军尖子中列首位。1月12日,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获得皇帝亲自颁授的“功勋勋章”(俗称“蓝色马克斯”),这是当时德国各邦中的最高勋章(由于在17世纪设立时普鲁士的宫廷语言是法语,所以这枚勋章的名字竟然是用法文拼写的)。

在成为第11中队的指挥官后,曼弗雷德将自己战机的一部分涂成了血红色,他认为这样可使地面上的友军便于识别,以防止误击。此外他特别选择血红色也是为了纪念以同一颜色为标志的第1枪骑兵团。这引起了一股潮流:他的队员们也争相将自己的飞机部分涂成血红色,以显示团结一致的精神!第11中队的战绩异常出色,以至于在战争后期,许多英军飞机涂上了红鼻子以表示“我们一定打下红男爵”的决心。

1月24日,曼弗雷德的信天翁DⅢ双翼机的下部机翼在日常飞行中自行折断-这种飞机经常闹出此类故障。3月9日,他在奥佩上空被击落但是很快在同一天再次升空。

4月7日,曼弗雷德晋升骑兵上尉(Rittmeister)。这也是他最终获得的军衔。

糟糕的是,曼弗雷德的队员在4月8日驾驶信天翁DⅢ的日常飞行中再次遇到下部机翼折断的故障。他大为恼火,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 *** 信并投寄到柏林。飞机设计师安东尼·福克拿到了这封信并一字一句地认真阅读了全文,并且立即赶到前线查看损坏的飞机,还顺便察看了英军的索普维茨三翼机。回国后,福克针对信中提出的问题和双翼机的情况改进设计出了著名的DrI三翼机,可以说这里面有曼弗雷德的一半功劳吧。

整个4月的天空都被德军飞机占领,曼弗雷德在29日一天之内击落4架敌机-这是他个人单日的最佳战绩。英国人称之为“血腥四月”,英国空军在这个月损失了912名飞行员和侦察员!其间有21架战绩算在了曼弗雷德的帐上,从此“红男爵”名震天下。他的战绩仍不断激增,在取得第41个战果后曼弗雷德奉命调离前线,他的胞弟-同样是一名尖子飞行员的洛塔·冯·里希特霍芬接过中队的指挥权。

从5月1日到6月初曼弗雷德都在休期间,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打猎或是出席宴会上,其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亲自接见了这位空战英雄。

6月24日,曼弗雷德任新成立的第1联队指挥官,这支部队在他阵亡后被命名为“里希特霍芬联队”。

7月,曼弗雷德被道格拉斯·康奈尔上尉和阿尔伯特·伍德布里基少尉击落。虽然他在最后关头成功迫降,但因为头部中弹,在以后的岁月里曼弗雷德一直受到剧烈头痛的困扰。不过他还是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空战的胜利,这种非凡的意志和精神难道不足以使人对他肃然起敬吗?

德军上层考虑到“红男爵”的宣传价值而有意地对他进行保护,起初是劝说他退出前线不再飞行,可是这根本行不通。于是上层硬性规定除非情况危急,否则联队长不准升空作战。但是很快他们发现曼弗雷德总是寻找种种理由溜进机场驾机作战。

尽管如此,曼弗雷德还是将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管理事务和社交场合之中。不过没过多久他就厌烦了,最后“红男爵”还是恢复了全天战斗的习惯,而上层也意识到无法阻止他的决定。于是他们也就此放手让他去作战-毕竟这一行没人能比他做得更好。

第1联队在8月接收了第一架福克DrI三翼机,曼弗雷德驾驶它在9月1日获得了第60次空战胜利。9月6日他离开前线进行了一段康复疗程,在10月赶回前线后他又开始飞信天翁D.V战斗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动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动者——阿道夫·德语: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出生于奥地利布劳瑙,奥地利裔德国政治家、军事家,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

阿道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巴伐利亚步兵团,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德国在一战的失利促使他决心投身政治,1919年加入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1921年成为纳粹党党魁,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成为德国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他同时也被公认为杰出的演讲家、政治家、军事家、心理学家、建筑学家、画家; 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成为德国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德国总理,德国元首,德国纳粹党党魁,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第二次世界大战兼种族灭绝政策的核心人物,宣扬德意志帝国主义、日耳曼民族主义、雅利安种族主义、反犹主义、反资主义、主义的主要发动者。

阿道夫·家世非常混乱和复杂,这个名字的由来,应由他的祖父说起,这位德国未来元首的先祖,世居在瓦尔德维特尔,这位于多瑙河和波希米亚,摩拉维亚边境之间奥地利的一个县城,此处属森林茂盛的丘陵地区,也算是奥匈帝国的穷乡僻壤,此处有如捷克农民般的近亲通婚,而后来阿道夫·的父母便是,他们的私生子女很多,阿道夫·的祖父本名叫做约翰·格奥尔格·希德拉,Hitler这个姓氏是阿道夫的祖父把原本的姓氏希德拉Hiedler改掉而来,阿道夫的父亲本从母姓,这是因为阿道夫的父亲阿洛伊斯·希特拉也是私生子,他出生于1837年6月7日,在39岁之前一直袭用母亲姓氏施克尔格鲁勃,因此阿洛伊斯·施克尔格鲁勃这个名字伴随了阿道夫的父亲大半生,虽然人们没有证据证明约翰·格奥尔格·希德拉便是阿洛伊斯·施克尔格鲁勃的父亲,但后来约翰·格奥尔格·希德拉在销声匿迹30年后在瓦尔德维特尔、威特纳镇出现,为阿道夫的父亲阿洛伊斯认祖归宗,在公证上承认父子关系,此时他们的姓氏希德拉已改成,此时约翰·格奥尔格·希德拉已经84岁了。

的父亲阿洛伊斯是布劳瑙边境小镇的海关官员,是一个42岁的农妇和流浪磨工的私生子。阿道夫的母亲是阿道夫父亲的侄女。阿洛伊斯结婚时,已经48岁,新娘刚25岁,这是阿洛伊斯第三次结婚。此前他有过两次不幸的婚姻。阿道夫是他此次婚姻的第四个孩子。也可能是这种在世人看来极为奇特的身世来历和血缘关系,造就了的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性格。

只有四年制中学证书,不能报考建筑学院(建筑学院要求考生必须是六年制中学毕业)。他没有给家中写信,也没有回家,而是独自留在维也纳,闭门谢客,埋头读书,听听歌剧或在大街上茫然无主地游逛。直到10月底,他才返回林茨。这时身患乳癌的母亲克拉拉已气息奄奄。12月21日,他母亲终告不治,离开人世。母亲死后,面临着想办法谋生的问题。他虽完全独立了,但他并无一技之长,又一向轻视体力劳动,从来没想靠自己的力量赚一分钱。然而他并不气馁,仍信心十足,他向亲戚告别,宣布他若不得志,决不回乡。

1908年2月,重新回到了维也纳。1909年圣诞节前夕,穷愁潦倒的把自己的最后一些冬服悉数典当,失魂落魄地进入了一个流浪汉收容所。但不久,在一位朋友的鼓动下,搬进一个廉价的单身汉公寓。他画一些大的水彩画让朋友去兜售,销售情况也不错。他就靠画这些画赚来的钱和还可继续领取的孤儿费,过上了吃住不愁的生活。

在这期间,经常阅读大肆鼓吹极端国家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反犹主义的小册子。还注意观察奥地利各政党的活动,他特别注意阅读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报刊,分析该党***的演讲,总结经验,他在反复琢磨后,终于得出结论:政党必须与群众运动结合,必须掌握在群众中进行宣传的艺术,否则将一事无成。

1913年5月,对大德意志民族充满着狂热情绪的,特别集中研究了叔本华的意志的学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月1日,德皇对俄宣战,8月3日,立即上书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三世,恳求国王能批准他参加巴伐利亚军队。8月4日,获准作为志愿兵加入了巴伐利亚步兵第16团,成为陆军下士,担任团部传令兵。

1919年6月,德国被迫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该和约只允许德国保持一支10万人的常备军,因而当局非常重视军队的忠实可靠,并为此设立了一些负有专门使命的特别委员会,负责报告部队中可能出现的政治颠覆活动,还负责对工人组织进行监视。被选中执行此种“侦察”任务的头一批士兵中就有阿道夫·。在他们开始执行任务之前,和他的战友被一道送进慕尼黑大学的一个特种训练班受训,老师发现是一个注意听讲的学员,而且口才过人,就提请的上级对此予以注意。这样一来,不久就被派到慕尼黑的一个团队去演讲,宣扬与和平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主义等危险思想作斗争。对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机,在他想进入的政治领域中,这是他第一次得到承认,而且他自己也发现,他所具有的东西——擅长演说,一下子被证实了。

1919年9月,又接到陆军政治部的一项命令,要他去调查一下一个自称“德国工人党”的小小政治团体的情况。就这样,以一个可以说是特务的身份第一次结识了当时只有54名党员的这个党。加入工人党后,他演讲的内容、语言的才华、雄辩的论据很快吸引了大批追随者,党对他顿然刮目相看,党的力排众议,遂将任命为“宣传部长”。

1920年3月31日,被解除军职,从此以后,便把全部精力都投到了党的工作中去了。他筹划了党旗和党的标志,党旗以黑、白、红三种颜色为底色,标志是一个 卐 字。组织的这种国家主义的符号和标志以及军事化的风格,立即对小市民阶层产生一种强烈的吸引力。

魏玛共和国初期,经济十分困难。接受凡尔赛和约之后,德国要支付巨额赔款。十月底,巴伐利亚和柏林中央之间的矛盾激化,决心利用这一矛盾,他要求巴伐利亚邦趁柏林尚未向慕尼黑下手之时,就向柏林进军。自认为时机对己有利,他执意要效仿意大利墨索里尼一年前“向罗马进军”夺取的榜样,着手策划“向柏林进军”,以建立由他个人施行独裁的专制。但巴伐利亚邦头目优柔寡断,无意按的意愿行事。1923年11月8日晚,巴伐利亚邦三巨头等要员在慕尼黑南郊的比格布劳凯勒啤酒店举行集会,乘机率领其600名冲锋队员,强行冲入会场,并首先向天花板开了一枪。接着在戈林、赫斯等人的簇拥下登上讲台,高声喊叫道:“国民革命已经开始,大厅现在已被包围,任何人不得擅离一步!”“如今巴伐利亚已经崩溃,我从现在起就是全德意志的领导者!”但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劫持巴伐利亚***搞的企图以失败告终。然而并没有死心,次日,他又与被迫参与其事、一心要建立军人专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军总参谋长鲁登道夫商讨对策,决定在慕尼黑进行示威游行以扩大宣传和唤起士兵与居民的支持。于是与鲁登道夫一起率领一支2000多人的队伍,从啤酒馆向慕尼黑城内进发。但他们立即遭到了警察的镇压,16名纳粹党徒被击毙,则逃离了现场,但11月11日被逮捕入狱,随后邦下令禁止纳粹党,封闭纳粹党报。至此苦心策划的“向柏林进军”的夺权尝试,就这样失败了。

的失败了,但他却从这次失败中为自己和自己的政党捞到了一笔宣传资本。由于首席法官在“国家主义”思想上与并无原则分歧,因此最后只对判处了监禁五年。其实只服了8个月的徒刑就被赦免了,而且未被驱逐出境。在监狱呆的这8个月,向鲁道夫·赫斯口述了他的著作——《我的奋斗》。这部著作是一个集国家主义、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反犹主义和反对民主主义思潮于一体的大综合。反犹主义是贯穿该书的一条主线。他认为犹太人和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雅利安人是优等人种,因此它有权征服和统治其他民族。该书的另一思想是鼓吹复仇主义。声言必须撕毁凡尔赛和约,必须同德国人民的不共戴天的死敌——法国算账。

从啤酒馆的失败中悟出了自己的道理:即不能通过去剥夺台上统治者的权力,相反只有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才能取得,要充分利用共和国宪法所提供的一切合法条件去攫取,铲除共和国。于是,在他出狱后的1925年1月4日,拜访巴伐利亚总理,承认1923年的是一个错误,并保证今后一定循规蹈矩,遵纪守法。邦总理遂由此产生一种印象:这头凶猛的野兽现在被“驯服了”,人们可以松一下绷紧的弦了。这样,在2月份,巴伐利亚就撤销了对纳粹党及其机关报《人民观察家报》的禁令。2月26日《人民观察家报》正式复刊。2月27日纳粹党正式重建,又获得了独裁元首的身份,但被禁止在公开场合演说。

从1930—1933年期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由所谓的“总统内阁”来治理,经济危机更使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对魏玛共和国极为不满,强烈要求建立一个拯救德意志民族、给社会带来安定,给人民带来幸福的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方面为国家社会主义展开更强大的宣传,对各阶层人民不断做出符合其愿望的慷慨许诺。一方面又通过纳粹党的宣传机器,宣称该党不是一个阶级政党,而是“大众党”,并重点向中下层的中产阶级发动讨好攻势,以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终于在1933年1月30日通过“后门”交易登上了总理的宝座。从这时起,魏玛共和国也就正式死亡了,第三帝国由此诞生。

为了彻底打击反对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反对纳粹最坚定的***,纳粹党徒又一手炮制了震惊国内外的2月27日的国会大厦纵火案,并将之嫁祸于德国***人,在国内掀起了空前规模的浪潮,致使德共的机构被全部摧毁,几千名德共干部被捕,并被迫转入地下。

年迈的兴登堡于1934年8月1日病逝。这可是给提供了最后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的极好机会。立即颁布一项法律,把总统和总理这两个职务合二而一,叫军队以及法官和官员向他个人宣誓效忠。作为元首和总理,如今他成为国家的单独执掌者,把军队和教会之外的所有政治社会机构都一体化了。

自1933年起,德国纳粹党开始独裁执政,随后,一个大规模的反犹行动逐渐发展起来。在同一年,纳粹德国褫夺了所有犹太裔公务员的职务,并从军队、警察和司法机关中剔除那些被认为是劣等人的犹太成员。1935年通过的《纽伦堡法案》对“犹太人”作出了定义——凡有一个犹太裔祖父母以上的德国人都会被视为“犹太人”。

1934年9月底,下达了一个重整军备的秘密手令,到1935年春,则公开宣布了此:将国防军由10万扩充到30万。这是公开违反凡尔赛和约,它立即引起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应。法、英、意都提出了抗议,并达成共同防御的协定,但一切只不过是停留在纸面上,从未去实施,相反在其背后倒掩盖着勾心斗角和畏首畏尾,特别是英国还中途变卦,与德国签订了一项海军协定。这也是英国“绥靖”政策的开端。

于是,于1936年3月7日悍然宣布废除洛伽诺公约,不顾凡尔赛和约的规定竟派出3万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并沿德国西部边界建立起防御工事。1936年11月,德、日缔结产国际协定,1937年9月意大利又加入此协定。这样,德、意、日三国就正式结成法西斯集团,三国轴心正式形成。

1938年3月11日,软硬兼施,在奥地利的亲德分子和纳粹分子的帮助下占领了奥地利,走出了他在中欧侵略扩张的第一步。英法两国对的这一行动又只是听之任之。法国毫无表示,英国只是由驻德大使提出抗议了事,苏联发表声明进行谴责,并要求召开国际会议讨论制止德国侵略的措施,但遭西方国家拒绝。

吞并了奥地利之后,就策划向捷克斯洛伐克开刀。他瞄准英法等国不愿为捷克斯洛伐克承担战争风险的心理,利用纳粹党培植的苏台德德意志党人充当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的马前卒,通过1938年9月30日凌晨英、法、德、意四国首脑签署的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29日─9月30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首相)、达拉第(总理)、、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的会议。英法为避免战争爆发,签署慕尼黑协定而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是一项绥靖政策。一枪未发地又把苏台德地区占为德国所有。1939年3月,又撕毁了慕尼黑协定,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对的这一行径,英法除了提出口头抗议,并没有取任何重大措施。

在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得手之后,紧接着又把手伸向波兰,要波兰归还但泽市,提供享有治外法权的通往东普鲁士的陆地走廊。波兰坚决拒绝了的无理要求。面对波兰的不屈服态度和英法保证波兰独立的声明,以及他们正在同苏联谈判并有可能结成同盟的情况,不免有些害怕,因此,他也秘密派代表同苏联进行谈判。苏联鉴于英法同自己的谈判缺乏诚意,背地里还向德国大献殷勤,继续推行祸水东引的绥靖政策,同时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利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终于在1939年8月23日同纳粹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则由此去掉了担心出现一场两线作战的忧虑!

自觉已无后顾之忧,于是在1939年9月1日,终以“闪电战”实施了他几个月前就打算实施的进攻波兰的。1939年,8月31日夜晚,德军身穿波军制服,靠近了波兰边境的格莱维茨的一个小镇。成功占领了该小镇后,德军故意捣毁了这个小镇的电台,并向空中鸣枪。随后,正在接听该电台节目的德国民众听到一个操着波兰口音的嗓音宣布:“波兰人民!波兰和德国之间的战争就要打响了,团结起来,打倒德国鬼子,打到所有反对我们进行战争的德国人!” 讲话之人是被纳粹强迫穿上波兰军服的囚犯。随后他被纳粹党卫军。这是由盖世太保头目海德里亲自导演的“波兰入侵”德国的阴谋。

第二天上午10点,向德国宣布德国遭到了波兰的入侵,德国被迫予以还击。而事实上在宣布前,德国已经对波兰发动了闪电战。随后,英法两国被迫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